鼻衄(鼻出血)
鼻衄進行診斷的依據有哪些
鼻衄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鼻部疾病,此疾病雖然常見,但是是需要鼻衄患者及時進行治療的,如鼻衄患者延誤治療,讓鼻衄患者的病情一直持續惡化,那么鼻衄對患者的身體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對此各位鼻衄患者一定要重視起來,那么鼻衄進行診斷的依據有哪些呢?很多人對此并不是很了解,下面我們針對此問題進行具體介紹。
鼻衄的檢查:通過前鼻鏡檢查不能發現出血部位,如出血不劇,可行后鼻鏡或光導纖維鼻咽鏡檢查。鼻竇內出血,血液常自鼻道或嗅裂流出。除了尋找出血點外,并作必要的全身檢查(測量血壓、血常規檢查、出血時間及凝血時間測定、毛細血管脆性試驗及血小板計數等)。有時尚須與有關科室共同會診,尋找鼻衄的病因。
鑒別診斷:
1、鼻衄與外傷性顱底骨折進行鑒別:多見于前顱底骨折,可見眼瞼和結膜下淤血,一側或兩側“熊貓眼”。常伴有腦脊液鼻漏和顱內積氣。輔助檢查:顱骨x線平片檢查、頭CT及MRI,必要時腦血管DSA。后者不僅可以清楚的判斷出血部位和血管,還可以針對嚴重鼻衄的出血進行治療。
2、鼻衄與外傷性頸動脈海綿竇瘺進行鑒別:多發生在較嚴重的顱底骨折,TCCF發生后,在動脈血流壓力的作用下海綿竇向蝶窶疝出,造成嚴重的鼻衄,鼻衄有時先于CCF其他臨床癥狀發生之前出現,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大多數病人因鼻衄就診,腦血管DSA發現TCCF。
3、鼻衄與鼻咽部腫瘤進行鑒別:臨床表現:早期常反復少量出血,鼻塞也是較早期的癥狀之一。晚期腫瘤可破壞大血管導致大出血。輔助檢查是CT、MRI常可以明確腫瘤的部垃、累及的范圍、骨質的破壞情況。
4、鼻衄與血液系統疾病進行鑒別:常見有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過敏性紫癜、嚴重感染、化學物質或藥物中毒、維生素c或維生素PP缺乏、尿毒癥、動脈硬化、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癲、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肝病、異常球蛋白血癥、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脾切除后、感染、創傷、血友病、低纖維蛋白血癥、凝血酶原缺乏癥、凝血因子缺乏癥、抗凝藥物治療過量等。
以上就是鼻衄進行診斷的依據有哪些的具體內容,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只要鼻衄患者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那么治療鼻衄的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
- 友情鏈接:
- 鼻衄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