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具體因素會誘發登革出血熱
時間:2016-02-23來源:求醫網
登革出血熱是生活中對人體傷害極大的一種疾病,如不及時治療登革出血熱疾病,對登革出血熱患者的生命會造成嚴重的威脅,對此各位登革出血熱患者及家屬應該重視起來,治療登革出血熱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了解登革出血熱疾病,那么哪些具體因素會誘發登革出血熱呢?下面我們針對此問題進行具體介紹。
1、發病原因
登革出血熱病毒屬于黃病毒科中的黃病毒屬,病粒呈啞鈴狀,棒狀或球形,直徑為40~50nm,基因組為單股正鏈RNA,長約11kb,編碼3個結構蛋白和7個非結構蛋白,基因組與核蛋白一起裝配成二十面對稱的病毒顆粒,其外部有一層由脂蛋白組成的包膜,包膜含有具型和群特異性的抗原。根據抗原性的差異,登革病毒可分為四個血清型,各型之間以及與乙型腦炎病毒之間都有部分交叉免疫反應性。初次感染登革出血熱者,于病程的第4~5天即可在血清中檢出特異性抗體,登革出血熱患者2~4周達高峰,可呈低滴度維持數年以上。
登革病毒在伊蚊胸肌細胞,猴腎細胞及新生小鼠腦中生長良好,病毒在細胞中的復制可導致細胞病變,目前最常用于分離登革病毒的細胞株是來自白紋伊蚊胸肌的C6/36細胞株。登革病毒耐低溫,在登革出血熱患者血清中保存于-20℃可存活5年,-70℃可存活8年以上,然而,登革病毒不耐熱,于60℃30min或100℃2min即可被滅活,對酸,洗滌劑,乙醚,紫外線,甲醛等亦敏感,較易被滅活。登革病毒感染可使艾滋病患者體內的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復制出現暫時性遏制。
2、發病機制
四型登革病毒均可引起登革出血熱,但以第二型最為常見,1985年在我國海南省出現的登革出血熱也是由第二型登革病毒所引起的,在東南亞各國,登革出血熱多見于1~4歲的兒童,在我國的海南省,則以15~30歲患者占多數。有人用定量競爭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QC-RT-PCR)技術檢測患者血漿中登革病毒RNA,結果發現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患者的血漿病毒量無明顯差異,提示登革出血熱的發病機制較復雜,不僅僅是由于登革病毒復制率較高所致。
以上就是哪些具體因素會誘發登革出血熱的具體介紹,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只要登革出血熱患者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那么登革出血熱患者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查看更多關于哪些具體因素會誘發登革出血熱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