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常發生于外側的原因
時間:2015-02-04來源:求醫網
大家有沒有發現,生活中我們踝關節扭傷一般都出現在外側腳踝,為什么會發生在外側呢?很奇怪吧!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
這是由于外踝比內踝要長一些,于是支撐住了踝關節外側,同時,內踝部分有一組堅強的韌帶,稱為“脛側副韌帶”(又叫“三角韌帶”),呈扇形自內踝伸展到足骨上,緊緊地拉住了踝關節內側。兩者同時發生作用,當踝關節扭動時防止踝關節向外翻,而是經常地令踝關節過度向內翻,這時就使比較薄弱的腓側副韌帶發生撕裂損傷。這就是踝關節扭傷多見于外側(也即是腓骨側)的原因。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小腿內側支配足部的肌肉群如脛前肌、脛后肌均較強大有力,可以穩定住踝關節內側,不使其外翻移位;相反,小腿外側支配足部的腓骨長肌、腓骨短肌相對比較薄弱,一遇扭傷時,它不能緊緊地控制踝外側穩定不動,而是被迫拉伸而令踝關節過度內翻扭傷踝的外側。
踝關節外側扭傷時,由于腓側副韌帶的撕裂出血,使外踝下方連及足背部出現血腫、皮下瘀斑,局部有明顯壓痛,檢查時如將足部被動向內翻,則因牽扯傷處而感劇痛,如向扭傷的外側翻,則疼痛不明顯。
踝關節扭傷的診斷一般不難,但必須排除常常合并存在的腓骨髁骨折。如有骨折可疑,需要拍X光片來確定。
治療以對癥為主。新鮮扭傷可立即冰敷,或向局部噴射冷凍劑,以遏制出血腫脹,并妥貼包扎固定。新鮮扭傷忌按摩、被動運動、立即行走活動,這樣做都會加重局部損傷及出血。1~2天后可局部熱敷,照射紅外線燈,使用短波透熱療法。2~3天后可練習步行活動,局部輕柔按摩或輔以被動活動。1~2周左右可趨痊愈,嚴重的韌帶撕裂則需要較長的時間康復。如不加注意還可能再次扭傷。
查看更多關于踝關節扭傷常發生于外側的原因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