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科疾病(暫無)

大血管疾病的癥狀表現
大血管疾病分為兩大類:狹窄性和擴張性的。
導致狹窄的原因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性的(梅毒、結核、動脈炎、創傷、風濕熱、動脈粥樣硬化等引起的管腔狹窄或閉塞。其臨床表現取決于狹窄部位對應的供血器官。主動脈縮窄主要表現為高血壓和充血性心衰。如果累及腦供血,可表現為頭暈、頭痛、耳鳴、視力損害、語言障礙,甚至意識模糊和癱瘓;如果影響肢體供血,可表現為疼痛和間歇性跛行。
擴張性的大血管疾病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動脈瘤。其發病原因包括馬凡綜合征(先天性)、梅毒或細菌感染、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創傷等。根據病理學改變,動脈瘤又分為真性動脈瘤、假性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真性動脈瘤和假性動脈瘤主要表現為鄰近器官的壓迫癥狀,如聲音嘶啞、吞咽困難、喘鳴等,有時可自我感覺血管異常搏動或觸及腫塊。主動脈夾層的典型表現為突然出現的胸背部劇烈疼痛,常描述為“撕裂樣”疼痛,伴有面色蒼白、大汗、暈厥甚至腦卒中。大血管動脈瘤又稱人體"定時炸彈",對人體生命健康威脅極大,病情異常兇險,常常因為瘤體破裂出血導致患者無法救治、突然死亡。形成夾層動脈瘤后48小時死亡率36-72%,未經治療者僅8%的病人能生存一個月以上。因此,一旦確診應當爭取早期治療。

- 友情鏈接:
- 心外科疾病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