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科疾病(暫無)

大血管疾病的檢查項目
大血管疾病的檢查項目具體如下:
(1)實驗室檢查:可有白細胞增多、血尿、血清淀粉酶、血清BUN升高。應注意予以鑒別,亦可有部分凝血酶原時間(PTT)延長及纖維旦白降解產(chǎn)物增多,血小板計數(shù)下降,這些可能與夾層血腫大量消耗凝血因子有關(guān)。
(2)動脈瘤尤其是急性主動脈層動脈瘤患者就診時多常規(guī)選作心電圖及胸部X線檢查:心電圖檢查有助于與心肌梗塞相鑒別。胸部X線常是重要的初步診斷依據(jù):表現(xiàn)為主動脈病變處增寬、上縱隔影增寬。病變位于升主動脈,縱隔向右隆起;位于降主動脈則縱隔向左側(cè)隆起;主動脈影像可明顯增粗,有時可呈現(xiàn)雙層影紋。此外,還可有心后間隙變窄,左支氣管下移,左胸腔積液及心影擴大如燒瓶樣(心包填塞)等改變。
(3)超聲心動圖檢查:是簡便,無損傷的檢查,可采用經(jīng)胸途徑,亦可行食管超聲。通過超聲心動圖檢查,常可明確顯示真假腔的形態(tài);內(nèi)膜破裂部位;主動脈瓣功能及心包積液。在有肺氣腫、肥胖等情況時單純經(jīng)胸途徑診斷準確性會受到影響。常應加做氣管超聲以確定診斷。
(4) EBT、CT、MRI檢查:EBT檢查是動脈瘤確診的最直接的手段,能明確顯示主動脈動脈瘤的準確位置,顯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破口位置,對于診斷和手術(shù)治療具有明確意義。而增強CT檢查需通過注射造影劑增強顯影,常可清晰顯示真、假腔及中隔的情況,但有時不易觀察到內(nèi)膜破裂部位,MRI不需造影劑,可準確顯示真、假二腔和內(nèi)膜撕裂處,主動脈主要分支部情況。但急性期時因血液動力學不夠穩(wěn)定,檢查準確性會受到一定影響。
(5)主動脈造影和DSA檢查:是有創(chuàng)性檢查,它通過造影劑產(chǎn)生直接對比圖像進行檢查。因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涉及范圍廣,病情復雜,檢查應包括從主動脈瓣至腹主動脈分叉主動脈全長,在不同部位,根據(jù)檢查需要多次少量注射造影劑,尋找內(nèi)膜撕裂部位;觀察主動脈瓣膜功能、主動脈雙腔情況,對主要分支影響情況,以及瘤體范圍進行全面了解。

- 友情鏈接:
- 心外科疾病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