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的診斷方法有哪些
嚴重創傷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因為急性微循環灌流不足,細胞缺氧,導致全身重要臟器的功能障礙,這些病人多傷情復雜,并發癥多,病死率高。容量不足超越代償功能,就會呈現休克綜合病征。心排出血量減少,盡管周圍血管收縮,血壓依然下降。組織灌注減少,促使發生無氧代謝,形成乳酸增高和代謝性酸中毒。血流再分布,使腦和心供血能得到維持。血管進一步收縮會招致細胞損害。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害致使體液和蛋白丟失,加重低血容量。最終將會發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腸道粘膜對失血性休克引起的來源于腸道的抗體的防御能力遭到損害,很可能就是肺炎和其他感染性并發癥的重要發病機制。次致死量的失血對內毒素的攻擊具有交叉耐受的能力。即次致死量的失血能對致死量內毒素的攻擊產生保護作用。
①神志與表情:創傷和失血早期,機體代償功能尚好。失血性休克病人神志一般清楚,精神緊張或有煩躁、焦慮,隨著休克加重,進入失代償期,病人腦組織供血逐漸減少,缺氧加重,表現為表情淡漠、意識模糊、感覺遲鈍,甚至昏迷,表示病情惡化,因此,要嚴密觀察病人神志與表情。
②脈搏、血壓與脈壓差的觀察:失血性休克初期,脈搏加快,隨著病情的進展,脈搏細速出現心率不齊,休克晚期脈搏微細緩慢,甚至摸不到。血壓與脈壓差,初期由于代償性血管收縮,血壓可能保持或接近正常。因此,嚴密觀察脈搏與血壓的變化是搶救休克的關鍵。在搶救過程中,每隔15~30分鐘測量血壓——次,并作好記錄,直至血壓穩定后,可減少測量次數。在休克晚期,應每隔5—10分鐘測血壓—次,直至穩定。
③呼吸及尿量監測:大部分失血性休克病人均伴有呼吸頻率及幅度代償增加,當出現呼吸加深加快或變淺不規則,并出現鼻翼扇動,提示病情惡化,應嚴密觀察及時處理。尿量的監測是護理工作中觀察、判斷腎臟毛細血管灌流量的—項重要指標之一。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挽救中,一律放置導尿管,并每小時測量一次尿量,如每小時尿量少于20ml,說明腎臟血液灌流量不足,提示有失血性休克。如經搶救治療后每小時尿量恢復至30ml時,為失血性休克緩解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在搶救的過程中,嚴格認真監測尿量極為重要。
④體溫:休克病人體溫一般偏低,如病人突然體溫升高表示有其它感染,要及時報告醫師。
- 友情鏈接:
- 失血性休克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