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血液腫瘤(小兒白血?。?/span>

不同小兒血液腫瘤的診斷方法
小兒白血病和多發性骨髓瘤是小兒血液腫瘤中的兩種常見疾病,本文中將為您介紹這兩者的診斷檢查方法。
小兒白血病的檢查項目:
1、血象
急性:外周血象:類似再生障礙性貧血,三系均降低,也未見幼稚細胞。較多患兒外周血中可見到幼稚細胞。未成熟淋巴細胞在分類中的比例可因診斷早晚和分型而不同。多數超過20%,亦有高達90%以上者。
慢性:慢性期有輕度貧血,粒細胞數明顯增高伴左移,計數在(8.0~80)×109/L,平均為25×109/L,大于50×109/L的病例較成人多見,涂片分類各期細胞均可見,但未完全成熟粒細胞小于15%,嗜酸及嗜堿粒細胞一定值增高,并可見嗜酸嗜堿雙染細胞。
2.骨髓象
急性:骨髓象(細胞形態學檢查):骨髓檢查是確立診斷和評定療效的重要依據。絕大多數白血病骨髓涂片表現為有核細胞增生活躍、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5%~10%的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低下,稱之為低增生性白血病。
慢性:慢性期骨髓高度增生,以粒系為主,見各階段細胞,以中晚幼粒細胞及桿狀核粒細胞為主,原始加幼稚細胞比例小于5%。
3.白血病的免疫學、細胞化學、細胞遺傳學檢查:
急性:染色體數<46條時稱為低二倍體,當染色體<40條時預后較差。染色體>46條時稱為超二倍體,而>50條的超二倍體者預后較好。
慢性:Ph染色體陽性,大部分病人血細胞中出現Ph染色體,t(9;22)(q34;q11),同時可檢測到bcr/abl融合基因(P210)。
4.X線
胸部X線平片檢查見縱隔增寬和腫物,為胸腺浸潤或縱隔淋巴結腫大。
診斷多發性骨髓瘤需進行哪些檢查:
全血細胞計數及分類、血小板計數,血清尿素氮(BUN)、肌酐及電解質,血清鈣和白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血清蛋白電泳(SPEP)及免疫固定, β2微球蛋白(β2-M), ESR和血黏度,游離輕鏈檢測(本-周氏蛋白),骨骼標準X-線成像,尤其是軸骨。其中,M蛋白鑒定、骨髓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為診斷必備。
除此之外,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有助于判斷是否存在脊髓壓迫;計算機斷層掃描(CT) 檢查有助于顯示髓外病變;乳酸脫氫酶(LDH)、C反應蛋白(CRP)及β2-M在血清及尿中的含量可反應腫瘤的負荷,有助于判斷患者的預后;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有助于判斷病變的范圍;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水平的檢測有助于決定是否需要進行EPO治療。骨髓穿刺活檢及克隆研究和骨髓標本細胞遺傳學研究對MM也有一定的意義。可根據需要選擇上述檢查手段。

- 小兒血液腫瘤治療方法 |
- 小兒血液腫瘤病因 |
- 小兒血液腫瘤飲食 |
- 小兒血液腫瘤專家 |
- 小兒血液腫瘤醫院
- 小兒血液腫瘤治療指南 |
- 小兒血液腫瘤癥狀 |
- 小兒血液腫瘤檢查 |
- 視頻 |
- 小兒血液腫瘤咨詢
- 友情鏈接:
- 小兒血液腫瘤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