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水(暫無)

脫水的發病機制
水代謝平衡包括水的攝入和產生以及排泄兩大部分,其中渴覺中樞的正常、腎臟稀釋濃縮功能的正常、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與作用正常起重要作用,二者的動態平衡被打破將使水代謝處于紊亂狀態。
等滲性脫水主要是細胞外液量的丟失,血容量可明顯下降,出現血容量不足的表現。但因血漿晶體滲透壓在正常范圍,故細胞內液變化不大。因血容量減少,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興奮,鈉、水重吸收增加;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進一步增加水的重吸收。
低滲性脫水時由于血漿滲透壓降低,導致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滲透壓的差異,通過滲透機制的調節,將發生細胞外液中的水分向細胞內液轉移,發生細胞水腫,并使細胞外液容量進一步減少。
血漿滲透壓降低,使ADH釋放減少,使腎臟排水增加,故在早期,可排出較多低滲尿,以盡量保持細胞內外滲透壓的平衡。該作用較細胞內外水分的轉運發生得要早,因而雖有脫水,尿量卻無減少。低鈉血癥和血容量減少,還可刺激醛固酮分泌增加,增加鈉、水的重吸收。

- 友情鏈接:
- 脫水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