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化市中心醫院
- 【類型】三級乙等 / 婦幼保健院
- 【電話】0435-3619999
- 【網址】www.thszxyy.com
-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新光路176號 通化市中心醫院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甲狀腺癌NCCN指南
時間:2012-10-23 19:19來源:求醫網
醫院基本外科黃東航
甲狀腺結節女:男約為4:1.結節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加 ,>=50歲在美國發生達5%。行尸檢,手術或B超,結節發生率更高。50%的結節是良性。每年新的結節發生率0.1% ,開始于生活早期。有頭頸部放射史發生率較高達2%。
相比之下,甲狀腺癌是不常見的。在美國,一生中被診斷為甲狀腺癌的風險為1%(婦性0.845,女性0.305)。年在美國有22,000新診甲狀腺癌病例,最新的流行病學估計患病數為293 000。如同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女性是男性的3倍。甲狀腺癌每年發生率已增至4%,在女性居所有惡性腫瘤的第8位。年齡在15-24歲人群當中,甲狀腺癌占所有診斷的惡性腫瘤的7.5%-10%。甲狀腺癌在白人中發生率高于黑人。據-年期間數據統計,雖然各個年齡段都可發生甲狀腺癌,但高發年齡在女性為50-54歲,在男性為65-69歲。
據NCDB(國家癌癥數據庫)統計在年年10期間53,856名甲狀腺癌病人接受治療,80%為乳頭癌,11%為濾泡癌,3%為霍斯勒氏細胞癌,4%為髓樣癌,2%為未分化癌。在年,在美國近名患者死于甲狀腺癌。有趣的是,雖然甲狀腺癌多見于女性,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因為男性患者被診斷時的年齡較大。
發生率從至增加240%,但死亡率減少44%。雖然這些統計數據有許多不定因素發生變化,但是發生率增高可能跟放射接觸增加相關。相反的,死亡率的降低可能是更多的治療方式的使用,但這個結論可能存在時間優秀偏倚。
分化甲狀腺癌的治療
分化甲狀腺(包括乳頭狀癌,濾泡狀癌)治療存在所多挑戰,那是因為很少有相關的臨床試驗進行。存在許多不一致的意見。盡管如此,大多數甲狀腺癌患者通過內外科治療仍能治愈,如果有需要還可以采取131I放射治療,甲狀腺素內分泌治療。外放療、化療在甲狀腺癌的治療當中,地位比較低。
放射導致甲狀腺癌
暴露于離子放射是目前單獨肯定的引起甲狀腺癌的環境因素,通常是乳頭狀癌。年青的甲狀腺腺體比任何器官都更容易在放射介導下發生癌變。事實證明,甲狀腺是單獨一個少于0.01Gy劑量就可致癌變風險的器官。在女性,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當中,放射更易導致甲狀腺癌的發生。認為遺傳因素在甲狀腺癌的發生也較重要。接受放射在前5年,每年發生率為2%,30年發生率達到高峰,40年依然有較高的發生率。
到目前為止的研究認為131I照射比Y射線外照射致癌可能性少。然而,更多的研究認為131I沒有致甲狀腺癌發生可能,或可能性很小。在chernobyl 原子核反應事件中,許多孩子因暴露于放射性碘的微粒而得甲狀腺癌。證實131I和其它短半衰期的放射線潛在致甲狀腺癌作用,尤其是那些年齡小于10歲的。雖然放射所致的甲狀腺癌傾向于更具有侵襲性有更高復發率,預后生存率卻沒有區別。
分化甲狀腺癌
臨床表現和診斷
分化甲狀腺癌長期沒有癥狀,通常為單發甲狀腺結節。然而,從良性結節中區分出惡性結節比較困難。因為良性結節發生率那么高,而惡性結節發生相對來說又是那么低。而且良惡性結節通常都沒有癥狀。50%的惡性結節因為體檢發現,如意外影像學檢查或良性結節手術。其余50%病人自己發現,通常是注意到無癥狀結節。讓人遺憾的是大多數病人都在隋性期以后才發現癌的存在,等診斷時可能為相對晚期。
影響惡性的因素
結節的大小,小于1cm無癥狀甲狀腺結節在人群中發生率其實很高,他們大都是因為頭頸部其它疾病做影像學檢查時被無意發現。小于1cm的結節很少被證實為惡性,一般無需做活檢。相反結節大于4cm認為惡性可能性很大。
雖然50%的惡性結節都是無癥狀的,在癥狀出現前進行檢查,有助于惡性結節的發現,有以下7種情況時要注意懷疑是惡性結節。結節固定,與周圍組織粘連,相關區域淋巴結腫大,聲帶麻痹,迅速增大,入侵頸內器官引起癥狀。2項或更多上述表現被發現,可擬診甲狀腺癌。一個病人的年齡和遺傳也可影響惡性的可能性。小于15歲大于60歲患者的結節惡性結節的風險增加,一個大于60歲的患者出現結節惡性的風險是中年人的4倍。其它一些因素增加惡性可能性:1、有頭頸部放射史。2、家族性甲狀腺癌史。3、某一特點性家族性綜合征,包括有甲狀腺癌。4、有其它相關的多發內分泌不典型增生2型綜合征(MEN 2),如甲旁亢,嗜鉻細胞瘤,manfanoid 習慣,粘膜相關性神經瘤。5、B超發現微鈣化灶。
最初檢查
細針穿刺FAN結節或可疑淋巴結,在臨床甲狀腺功能正常的病人被推薦為優選診斷方法,在任何圖像檢查進行之前。較好血漿TSH結果應在FAN之前進行。但首診時進行FAN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實際的。在建議所有結節病人行血漿降鈣素水平的測定,但美國學者認為測定血漿降鈣素水平,收效不明顯,不建議常規進行。B超在用作評估結節惡性風險越來越多,但還不是標準的檢查方法。
FNA細胞學結果通常被分類為:1、癌。2、慮泡細胞或霍斯勒氏細胞增生(可疑或不典型增生)。3、甲狀腺瘤。4、取樣不夠診斷。5、良性。取樣不夠診斷時要求重取,因為50%取樣不夠診斷的標本重取可以獲得診斷。在重取的病人當中5%的女性患者,30%的男性患者被確診為惡性結節。FNA發現大量慮泡,沒有或很少有膠質時,很難區分良惡性,但一般要求手術,因為這種病人近20%為微浸潤性慮泡癌。重復FNA在這種病人當中不宜進行,因為不能解決診斷不明的問題。在術前,若血漿TSH水平,甲狀腺131I或99礙掃描發現熱結節,通常不用手術。甲狀腺功能正常的病人,細胞學檢查疑為慮泡細胞或霍斯勒氏細胞增生,伴有TSH低,熱結節,要重新評估,按毒性甲亢治療。甲狀腺功能正常的病人,細胞學檢查疑為慮泡細胞或霍斯勒氏細胞增生,伴有TSH高,手術或甲狀腺片治療,甲狀腺片治療觀察期間發現甲狀腺增大明顯建議針吸或手術。TSH正常手術。FNA診斷為良性病變不要求再次穿,除非有增大證據。用甲狀腺激素遏制良性結節效果有爭議建議進行臨床試驗。
當FNA診斷為甲狀腺癌局限于甲狀腺內或區域淋巴結內,有足夠的機會治愈。然而5%的乳頭狀癌病人,10%的濾泡型癌、霍斯勒氏細胞癌的病人發現時有遠處轉移,治愈的可能性大大減少。
分化好的甲狀腺癌預后和復發
NCDB研究表明,乳頭狀癌,濾泡癌,霍斯勒氏細胞癌的10生存率分別為93%,85%,76%。雖然說未分化癌的惡性程度高,但死于甲狀腺癌的病人近95%是上述三種類型癌。
依賴于最初的治療和其它一些預后變量,近30%的分化病人在幾十年內復發,66%的這些復發病人在治療后第一個十年內復發。雖然復發通常不是致死性,但是頸部復發一般較嚴重,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致死因子。一項大規模的研究表明,頸部淋巴復發最常見占74%,隨后是殘留甲狀腺復發占20%,氣管或肌肉復發6%。在所有復發的人群當中有8%病人死于復發。21%的病人存在遠處轉移復發,63%在肺內轉移。出現遠處轉移的病人,有50%死于癌。
年齡,分期,性別
雖然有很多因素影響乳頭狀癌與濾泡癌的結局,但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年齡和分期。相當數量的研究表明,年齡是重要的預后因素。甲狀腺癌在40歲以后的病人,致死更多,以后逐步升高,60歲后急劇升高。然而,腫瘤復發于死亡率曲線不一樣。小于20歲和大于60歲的病人復發率較高,達40%。其它年齡段為20%。
小孩子類型較差更易出現復發,但預后好。一項研究表明,雖然小孩子預后好,90%存活20年,標準死亡率比較預期高出8倍。到目前為止,一些作者相信對于年青患者有如此好的預后,所以腫瘤特點顯得不重要。因此,他們將年青患者的腫瘤劃為低風險腫瘤,只行單純的腺葉切除,但是大多數臨床醫生認為在判斷預后和制定治療方案時,腫瘤分期和病理特點與年齡同樣重要。
預后男性比女性差,但是區別不是很明顯。一項研究發現性別一個獨立預后因素,男性比女性高出2倍。因為這個風險因素,男性患者尤其是年齡大于50歲,將要引起高度注意。
家族綜合征
家族性非髓樣癌占乳頭狀癌的5%,這些病人比散發病人更有侵襲性。一項研究表明家族性乳頭癌常傾向于多病灶、雙側,經常有血管入侵,淋巴結轉移,具有更高的復發和轉移可能。另外一些家族性綜合征與乳頭狀癌相關如:Gardner's綜合征,FAP,Carney綜合征,Cowden's綜合征。這些病例與原發癌的預后都不一樣。
腫瘤因素影響預后
某種特定的腫瘤特點將影響腫瘤預后。可能最重要的因素是腫瘤的組織類型,原發腫瘤大小,局部浸潤,遠處轉移。
組織類型:雖然典型乳頭狀癌生存率很好,腫瘤死亡率與特點的分化子類型有很好的一致性,分化好的腫瘤有包膜,約占10%乳頭癌,是良好預后的表現。預后不好與下面因素有關:1、未分化腫瘤、高細胞乳頭變,10年致死率達25%。2、柱狀變異乳頭狀癌,增長迅速,90%的死亡率。3、彌漫性硬化性變異,整個甲狀腺浸潤。濾泡樣變異性乳頭狀癌,濾泡樣結構,典型的乳頭狀細胞,比起一般乳頭狀癌沒有顯示更壞的預后。
濾泡狀癌典型有包膜的孤立結節比乳頭癌更富有侵襲性。有濾泡結構,診斷為癌,是由于濾泡細胞浸潤至包膜或血管。穿破包膜預后較差。許多濾泡狀癌轉移可能性較小,那些只有輕度穿破包膜沒有血管轉移的。這些病變與乳頭狀癌相似很少有可能引起遠處轉移或致死。FNA或冰凍可能不能從濾泡狀瘤中區分出小的入侵性濾泡癌,只能通過常規病理切片,看到入侵包膜才能確診,導致手術安排的延遲。高侵襲性的濾泡癌不是很常見,他們在手術中發現入侵周圍組織,及血管。80%這些腫瘤發轉移,20%的病人在被診斷后幾年內致死。預后差與病人年齡大,分期高,腫瘤體積大密切相關
乳頭癌與濾泡癌預后相似,如果腫瘤局限于甲狀腺內,直徑小于1.0cm,或微轉移兩者都有較好的預后。如果出現遠處轉移,高侵襲預后差。
當腫瘤的大部分細胞由霍斯勒氏細胞組成時,這種疾病被定義為霍斯勒氏細胞癌,雖然WHO分期認為它是濾泡型癌的一種變型,但是分子生物學研究認為它更像是乳頭狀癌。通過FNA或冰凍區分良惡性霍斯勒氏細胞經常是不可能,但大于4cm腫瘤經常是惡性的。一些人認為霍斯勒氏細胞癌更富有侵襲性,死亡率高,30年死亡率為25%,尤其是年齡大,腫瘤大的病人。NCDB報道,10存活率乳頭癌或濾泡癌為85%,霍斯勒氏細胞癌為76%。
二個研究表明,霍斯勒氏細胞癌肺轉移發生率分別為25%,35%,約為乳頭癌發生率的2倍。與乳頭癌比更少有霍斯勒氏細胞癌對131I濃聚。一項研究表明在100名出現遠處肺轉移的病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當中有超過50%的病人肺轉移攝取131I,乳頭狀癌為64%,為60%。而霍斯勒氏細胞癌只有36%。
原發腫瘤大小
乳頭狀癌小于1cm,命名為微小癌,通常在良性甲狀腺病手術中發現,復發率致死率幾乎為零。
另外一些生物學行為較差小乳頭癌的臨床表現不同。例如,約20%的多發微小癌出現頸淋巴結轉移。一些研究發現近60%的頸淋巴結轉移來自多發的微小癌,這種腫瘤更可能出現遠處轉移。
腫瘤小于1.5cm乳頭癌或濾泡癌不會發現遠處轉移,而較大腫瘤30年內復發率為33%。小于1.5cm乳頭癌或濾泡癌30年死亡率為0.4%,而較大腫瘤(>1.5cm)為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