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時間:2011-12-31 13:03來源:求醫網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癥。好發于兒童。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身體抵抗力下降,全身慢性疾病及臨近部位疾病如慢性扁桃體炎、慢性化膿性鼻竇炎小兒腺樣體肥大等是本病常見誘因。多由以下三種途徑感染:
1、咽鼓管途徑
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炎癥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粘膜充血、腫脹、纖毛運動障礙,局部免疫力下降,致病菌乘虛進入中耳引起感染。
⑵急性傳染病期間致病菌可循咽鼓管進入中耳,亦可經咽鼓管繼發其他細菌的感染。
⑶在不干凈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適當的咽鼓吹張、擤鼻或鼻腔治療以及鼻咽部填塞后致病菌經咽鼓管途徑侵入中耳。
⑷嬰兒因為咽鼓管寬短而平直,哺乳位置不當,如:平臥喂奶,奶汁可流入中耳引起感染。
2、鼓膜外傷、不正規的鼓膜穿刺、鼓膜置管后經外耳道鼓膜途徑侵入中耳。
主要癥狀
全身癥狀:輕重不一,可有畏寒、發熱、倦怠、食欲減退。嬰幼兒不能陳述病情,常表現為發熱、哭鬧不安、抓耳搖頭,甚至出現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
局部癥狀:
⑴ 耳痛,為早期癥狀,病人感耳深部跳痛或搏動性跳痛可放射至半個頭部。鼓膜穿孔后疼痛銳減。
⑵ 耳鳴及聽力減退,可有搏動性耳鳴,聽力逐漸下降。鼓膜穿孔后聽力反而提高,侵犯內耳還可有眩暈。
⑶ 耳漏,初始為漿液或血性,以后轉為粘膿性或膿性。
診療:
1、掌握好喂奶技巧,防止兒童在吮奶時乳汁經咽鼓管流入中耳。
2、盡早應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直至癥狀消退后5-7日方可停藥,務求徹底治愈。不可癥狀消退后即停藥,以免轉成慢性中耳炎。
3、局部用藥時要遵醫囑,不亂用藥。可用氧氟沙星(泰利必妥)滴耳液等。
4、適當應用滴鼻藥物治療,如呋麻滴鼻液等。
5.理療,如弱激光等,有助于消炎止痛。
6.必要時鼓膜切開排膿。
7.全身支持療法,注意休息,調節飲食。
8、積極治療鼻及咽部慢性疾病,如慢性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等。
9、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積極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廣泛開展各種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陳舊性鼓膜穿孔或鼓室置管者禁止游泳,洗澡時防止污水進入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