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創建于1880年,坐落在聞名遐邇的漢口長江岸邊、江漢路旁。浩浩長江見證了一段滄桑歷史,巍巍江城吟誦著一首生命之歌。轉眼間風雨兼程走過了13... [ 詳細 ]
武漢醫改多舉措惠民
時間:2012-10-24 19:46來源:求醫網
本報訊(記者朱凱)今年,我市醫保水平將繼續提高,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分別達到70%和75%以上,同時完成25家鄉鎮衛生院和2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提檔升級建設。昨天,市政府常務會審議并通過了關于我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的有關情況。 今年,我市將把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8.5%。 重點做好農民工、非公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以及學生、學齡前兒童和新生兒參保,繼續推進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等困難群體參保。 鼓勵家長為預期當年度出生的新生兒辦理醫保或參合。在新生兒出生后三個月內為其辦理城鎮醫保或新農合登記手續并按標準繳納費用的,孩子從出生后即可享受醫保或新農合相關待遇。 [ 提高醫保水平 ] 城鎮醫保可報七成住院費 新農合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75元,城鎮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個人繳費水平相應提高。 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6倍以上、當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6萬元;新農合政策范圍內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轄區內農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的8倍以上,且不低于10萬元。 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分別達到70%和75%以上,門診統籌支付比例進一步提高。 新農合門診統籌每次就醫的門診醫藥費用補償比例達40%以上,每次就醫醫藥費補償封頂線設置不低于15元,個人年度累計補償封頂線不低于300元,按規定比例支付的一般診療費納入上述封頂線計算。 [ 加大醫療救助力度 ] 資助困難群體參加醫保 醫療救助范圍從低保家庭成員、五保戶擴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以及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困難群體,資助其參加城鎮醫保或新農合。 通過政府出資、社會特需等多渠道籌資建立基金,解決無費用負擔能力和無主病人發生的應急醫療救治費用。 [ 建立大病保障機制 ] 12類大病納入救助 選擇在武昌、江夏區和東湖高新區試點,鼓勵農民在參合時再繳納10~15元購買商業大病保險,提高重特大病保障水平。 全面推行尿毒癥、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乳腺癌、宮頸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藥肺結核、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等8類大病保障,將肺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腦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種大病納入救助試點范圍。 新農合將慢性病、特殊重癥門診補償病種擴大到20種以上,取消起付線,并按不低于50%補償比例給予補助,補償年度封頂線不低于3000元。 [ 發展非公醫療機構 ] 鼓勵港澳獨資在漢辦醫療機構 放寬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準入范圍,積極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境外優質醫療資源、社會慈善力量、基金會、商業保險機構等舉辦醫療機構,對舉辦發展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給予優先支持。 鼓勵外資合資、合作舉辦醫療機構。鼓勵港澳地區獨資在漢舉辦醫療機構。以購買服務等方式對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承擔公益性事務的予以補助。鼓勵非公醫療機構向高水平、規模化的大型醫療集團和康復醫療機構發展。 [ 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功能 ] 合格私人診所納入醫保定點 今年,我市將完成25家鄉鎮衛生院和2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提檔升級建設。確保達到省級及以上示范標準。 繼續為鄉鎮衛生院招收5名以上定向免費醫學生,包括4名臨床醫學生和1名中醫學生。安排50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崗人員進行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力爭實現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 對全市1848個村衛生室的3700名鄉村醫生進行全員免費培訓兩次,累計培訓時間兩周。 同時,為鼓勵使用國家基本藥物、中醫藥和中醫適宜技術,引導群眾首診到基層,探索將健康體檢、慢性病管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家庭病床等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將符合條件的私人診所等非公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納入醫保定點范圍。 [ 推進健康武漢全民行動 ] 醫療機構全面禁煙 每個區建一個健康教育展示館、一個健康主題公園、一個健康廣場、一個健康示范社區,一級醫療衛生機構要建立健康俱樂部或健康學校,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要建立健康大講堂及健康展示廳。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實現室內全面禁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