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第四人民醫院
- 【類型】三級甲等 / 綜合醫院
- 【電話】023-63692253
- 【網址】www.120cq.com.cn
-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健康路1號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抗旱救災防暑防病知識要點
時間:2012-10-29 21:46來源:求醫網
高溫干旱容易導致中暑、傳染病和食物中毒,應重點防范。而老人、孩子、肥胖者、有慢性病的體弱者,以及露天工作人員和旅游者等,則是發病的高危人群,要特別加以關注。
一、中暑
中暑是炎夏常見的急性熱病之一,輕者可出現頭昏、頭痛、惡心、口渴、大汗、心慌及面色潮紅,體溫可升高到38℃以上,并可能出現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虛脫表現。重者表現為高熱(體溫超過41℃)、無汗、言語神志不清、手足抽搐及意識障礙(如嗜睡)等癥狀,嚴重時出現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腫、腦水腫等危險癥狀。
在夏季,人們如果出現以上病狀,應立即離開高溫環境;對于意識障礙者,周圍人應將其移至陰涼通風處安靜休息,并盡快給其補充清涼含鹽飲料。如果暑熱病情不能很快緩解建議馬上到醫院診治,千萬不要拖延時間,因為嚴重中暑者需及時進行搶救,否則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中暑的分類:
輕癥中暑,臨床表現為頭昏、頭痛、面色潮紅、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脈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重癥中暑,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種類型,也可出現混合型。其中:
熱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稱中暑性高熱,其特點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發病,體溫高達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之"無汗",可伴有皮膚干熱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
熱痙攣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肌痙攣,伴有收縮痛。好發于活動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腸肌為著。常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患者意識清,體溫一般正常。
熱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現為頭昏、頭痛、多汗、口渴、惡心、嘔吐,繼而皮膚濕冷、血壓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脫水,體溫稍高或正常。
二、高溫中暑預防
(1)大量飲水。在高溫天氣,不論運動量大小都要增加液體攝入。不要等到覺得口渴時再飲水。對于某些需要限制液體攝入量的病人,高溫時的飲水量應遵醫囑。
(2)注意補充鹽分和礦物質。酒精性飲料和高糖分飲料會使人體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溫時不宜飲用。同時,要避免飲用過涼的冰凍飲料,以免造成胃部痙攣。
(3)少食高油高脂食物,減少人體熱量攝入。
(4)穿著質地輕薄、寬松和淺色的衣物。
(5)盡量在室內活動。如條件允許,應開啟空調。如家中未安裝空調,則可以借助商場或圖書館等公共場所避暑。使用電扇雖能暫時緩解熱感,然而一旦氣溫升高到32.2攝氏度以上,電扇則無助于減少中暑等高溫相關疾病的發生。洗冷水澡或者打開空調對人體降溫更加有效。
(6)外出時,應涂擦防曬值SPF 15及以上的UVA/UVB防曬劑,戴上寬檐帽和墨鏡,或使用遮陽傘。
(7)出行應盡量避開正午前后時段,戶外活動應盡量選擇在陰涼處進行。
(8)高溫時應減少戶外鍛煉。如必須進行戶外鍛煉,則應每小時飲用2-4杯非酒精性冷飲料。運動型飲料可以幫助補充因汗流失的鹽分和礦物質。
(9)如高溫時駕車出行,離開停車場時切勿將兒童和寵物留在車內。
(10)雖然各種人群均可受到高溫中暑影響,但嬰幼兒、6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發生危險,應格外予以關注。
三、旱災災區如何保護好水源?
1、嚴禁向生活飲用水水源及可能影響水源水質的地區排放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或傾倒糞便、垃圾與污物,停止一切可能危害水源水質的活動。
2、以溝、河等為水源時,飲用水取水點要處于生活用水點和牲畜用水點的上游,以水塘為水源時飲用水取水點應與生活用水和牲畜用水分塘或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