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中醫院創建于1965年,是一所突出中醫特色,中西醫并重,集醫、教、研為一體的綜合性中醫醫院。1995年被評定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和“廣... [ 詳細 ]
肩周炎的誤區
時間:2013-02-27 10:25來源:求醫網
不少中老年人經常主訴活動時肩關節疼痛或僵硬,他們有著同樣的主訴和癥狀,當肩關節活動到某一角度時疼痛或無力,胳臂抬不起來,夜間睡覺經常會痛醒,不能側臥,疼痛持續一年以上,期間到過不少醫院診治,都當作“肩周炎”治療,但是久治不愈,曾做過手法推拿、理療、中藥、針灸、封閉等,也遵照醫囑每天堅持鍛煉,爬墻、拉吊環、棍棒操、繩操,雖然有過各種保守治療,但是仍不見好轉。每次運動后疼痛加重,情況每況愈下。經過仔細的檢查后,發現原來他們都患了同一種損傷——“肩袖損傷”。
什么是肩袖損傷
——以肩關節疼痛和無力為主
肩袖是由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組成,位于肩峰和肱骨頭之間,主要功能是幫助肩關節穩定和肩關節運動,保護肱骨頭不受三角肌牽拉上移,避免與肩峰撞擊,這是一組十分重要的結構。但肩袖也是一種非常容易受到損傷和撕裂的組織。
肩袖損傷在60歲以上以“肩痛”為主訴而就診的老年患者中常見,患病率高達70%,遠遠高于所謂的“肩周炎”。過去,由于對這類疾病認識的局限性和誤區,大多數病人被誤診為“肩周炎”,造成治療失誤。引起肩關節疼痛的疾病很多,包括肩袖撕裂、肩峰撞擊癥、喙突撞擊癥、凍結肩、胸鎖關節病、SLAP損傷、肩前方不穩、鈣化性崗上肌腱炎、頸椎病、胸廓出口綜合癥等,這需要專科醫生十分認真的鑒別診斷能力。
肩袖損傷機制分為急性撕裂傷和慢性勞損兩種。急性撕裂傷常見于猛提重物、摔倒時肩部支撐、外來暴力牽拉等,如公共汽車上手扶拉桿站立的乘客,突然遇急剎車時失去身體平衡等,就有可能造成肩袖撕裂傷。慢性勞損常見于曾經摔傷,上肢撐地或用力提拉重物后引起。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曾經拉傷過肩關節,或過度使用上肢后引起;在長期從事網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登山等需要上肢舉過頭頂的運動人群中也較多見。
肩袖損傷主要表現為肩外展上舉時疼痛,損傷嚴重的患肩因為肩關節上舉無力,需要對側手幫助才能完成上抬動作,有時候可能會有程度較輕的肩關節活動受限合并存在。功能鍛煉無助于肩袖撕裂的止痛。如果誤認為“肩周炎”,讓肩袖撕裂的患者繼續進行“爬墻”等運動鍛煉,或人為地強行手法松解肩關節,可能會造成肩袖裂口繼續擴大,最后形成巨大的或不可修復的肩袖撕裂,加重傷情,這是一種致殘性很高的疾病,應引起重視。
“肩周炎”較為準確的專業名稱應該是“凍結肩”或“粘連性肩關節囊炎”,因為好發于50歲上下的中老年人,又稱“五十肩”,大約有2%~5%的發病率,女性較男性多見?!皟鼋Y肩”有自愈傾向,在一年半到二年左右時間,癥狀可以自行緩解,但不能完全恢復到正常狀態。
“凍結肩”典型的臨床表現是:中老年人群,無特別原因,逐漸發展的“肩關節僵硬”和“肩痛”。疼痛可向后背部或上肢延伸,甚至伴有夜間痛,常于睡眠中痛醒。而肩關節活動受限更為嚴重,表現為肩關節上舉和外旋困難,梳頭、穿脫上衣、大便、沐浴等最簡單的個人衛生都變成了“困難”問題。
在過去,不少臨床醫生把“肩痛”局限于“肩周炎”范疇,而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患者的癥狀是肩周炎與肩袖損傷的合并。作出確切的疾病診斷,對我們臨床治療起指引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