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始建于1988年,由國內核工業集團公司投資興建,又名核工業總...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 醫院資訊 > 骨部疾病的康復與注意事項
骨部疾病的康復與注意事項
時間:2012-11-02 16:06來源:求醫網
一、胸腰椎部損傷的康復護理要點
1、臥硬板床,硬麻平臥6小時,腰麻去枕平臥6小時,全麻平臥頭偏向一側。
2、麻醉后禁食6小時,當日禁甜食、牛奶等產氣食物,防腹脹、嘔吐。
3、術后6小時,在護士協助下2-4小時,軸位翻身1次,每日擦身2-3次,防止褥瘡發生,并做足趾的伸屈活動。
4、術后24-48小時拔除引流皮片,48-72小時拔除引流管,并且引流量不超過50ml。
5、小便困難者,可熱敷下腹部,聽流水聲,輕壓膀胱,必要時留置導尿。
6、術后治療以抗炎、止血5-7天,脫水神經營養藥物為主,術后10-14天傷口拆線。
7、術后第1天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做雙下肢直腿抬高(防止神經根粘連)以及肌肉禁止收縮,膝關節、踝關節伸屈功能活動鍛煉,保持肌力。
8、術后3-4周以臥床休息為主,并進行背伸肌及腹肌的鍛煉,堅持6個月,每日3-4次,每次50下,術后1-3天下床活動,應佩帶腰圍。
9、3個月后應逐漸恢復輕體力勞動,少做彎腰動作,術后兩年內不做重體力,如擺拿重物。
10、飲食:以含蛋白、鈣、豐富的氮水化合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11、出院4-6周后,門診復查,行內固定者1年-1年半拍片示骨折愈合,可行內固定取出。
12、預防保健:久坐者定時調整坐姿及床椅的高度,直立者做伸腰、挺胸活動,術后佩帶腰圍1-3個月,加強功能鍛煉,增強脊柱的穩定性,彎腰取物時,應屈膝、屈髖、下蹲,減少對椎間盤后方的壓力。
二、截癱病人(脊髓損傷)的康復知識
1、軸位翻身,每日擦身2-3次,按摩骨隆突出,防止褥瘡的發生。
2、加強肢體活動,以主動運動為主,被動運動為輻。
被動運動:不能活動的肌體,在護士指導下,由家屬進行,全身關節的活動,并進行肌肉按摩,每日2-3次,每次30-60分鐘,防止足下垂、肌肉萎縮、關節僵直。
主動活動:病人自己活動力所能動的肢體,如上肢握拳、舉手、捏拿、深呼吸。
3、加強飲食調節,給予高蛋白、鈣、豐富的維生素食物,注意色、香、味及病人的飲食習慣,少量多餐,增加抵抗力。
4、預防褥瘡:保持床鋪平整。
5、保留導尿者2-3小時夾管放尿1 次,多飲水,每日ml左右,保持會陰部的清潔干燥。
6、呼吸道:有效咳嗽,每日3-4次,空心掌拍背每次5分鐘,每天4次。
三、骨牽引后注意事項
1、患肢抬高15-30度,上伸取平臥,用小毛巾墊高足跟,以免局部受壓過久,引起皮膚破損,同時再用一塊毛巾墊在膝關節下,使膝關節呈5-10度的功能位。
2、觀察患肢的感覺、活動、皮膚顏色、溫度,如有腫脹,蒼白、麻木、劇烈地疼痛,及時報告醫護人員。
3、防止重錘落在床架上或地上,以免影響牽引效果,牽引針如有松動或移位。不可自行送回,也不可隨意加減重錘。
4、由于臥床時間較長,易發生以下并發癥。A.褥瘡,抬臀,按摩尾骶部,足跟等部位,避免長時間受壓,影響局部血液循環。B.墜積性肺炎病情許可時,可利用拉手架抬起上身并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C.便秘:調節飲食,適當多食蔬菜、水果,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并多飲水。D.足下垂及肌肉萎縮,鍛煉股四頭肌及將踝關節置于90度,做踝關節的伸屈運動。
四、骨與關節損傷的康復
早期康復
1、抬高患肢,消除腫脹。
2、肢體未包括在外固定之內的關節每日應多次進行活動鍛煉,如手指、足趾的活動。
3、固定肢體的肌肉,行等長收縮。
4、根據治療及固定方法的不同,在醫生指導下行不同方式的鍛煉。主張早期活動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