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醫(yī)醫(yī)院創(chuàng)建于1954年,是一所中醫(yī)特色濃厚、臨床科室齊全、醫(yī)學人才匯聚,集醫(yī)、教、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yī)醫(yī)院,是上海中醫(yī)藥大...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yī)院庫 > 上海市中醫(yī)院 > 醫(yī)院資訊 > “復感兒”如何過冬關
出停診公告更多>
近期停診信息(芷江路門診)
兒科:虞堅爾 2015-07-07至2015-07-07 上午專家門診停診
肺病科:石克華 2015-07-03至2015-07-03 上午專家門診停診
肺病科:鄒似平 2015-07-20至2015-07-31 特需停診
骨傷科:戴琪萍 2015-07-06至2015-07-06 專家門診停診
骨傷科:戴琪萍 2015-07-08至2015-07-08 專家門診停診
腦病科:陳敏 2015-07-04至2015-07-04 下午專家門診停診
腦病科:許良 2015-07-10至2015-07-10 全天專家門診停診
心病科:蘇敏亞 2015-07-11至2015-07-11 上午專家門診停診
心病科:竺培華 2015-07-02至2015-07-02 專家門診停診
心病科:竺培華 2015-07-09至2015-07-09 專家門診停診
中西醫(yī)結合外科:傅佩峻 2015-07-01至2015-07-10 專家門診停診
中西醫(yī)結合外科:吳菊生 2015-07-15至2015-07-27 特需停診
中醫(yī)內科:張遺鶴 2015-07-20至2015-07-31 特需停診
腫瘤科:李樹芳 2015-07-27至2015-08-05 專家停診
長期暫停門診信息(芷江路門診)
骨傷科:丁忠賢 2015-02-24起 暫停門診
針灸科:于習紅 2015-02-24起 暫停門診
醫(y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復感兒”如何過冬關
時間:2012-11-05 13:53來源:求醫(yī)網
“復感兒”如何過冬關
所謂“復感兒”是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簡稱。由于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所以各個年齡段的兒童診斷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指標也不一樣,如0~2歲幼兒每年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7次,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氣管炎、哮喘、肺炎)3次;3~5歲兒童每年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6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6~12歲兒童每年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5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即可診斷。反復的呼吸道感染影響小兒的生長發(fā)育和生活質量,嚴重危害小兒身心健康。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又是“復感兒”調護的重要時機。 根據中醫(yī)理論和臨床實際情況,“復感兒”最常見的有兩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為食積郁熱型:患兒平時過多食用魚、肉等辛辣油膩之品,不愿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類食物,急躁易怒,缺乏良好的排便習慣,3~4天才排便一次等,患兒經常出現嗓子紅腫、扁桃體腫大、目赤、大便干燥等癥狀,且易感外邪,發(fā)病后多表現為風熱感冒的癥狀。因此,家長平時注意多讓孩子吃一些蔬菜、水果,并觀察患兒是否有嗓子紅腫、口臭、大便干燥等癥狀。可給患兒服用瀉火解毒類中藥,如小兒至寶丸、一清膠囊等,可減少感冒的發(fā)生。發(fā)作期可在醫(yī)生指導下用銀翹散、桑菊飲、清開靈等。
第二種類型為肺脾氣虛型:患兒平素體質較差,面色萎黃、毛發(fā)少澤,消瘦多汗、厭食乏力、經常流鼻涕,舌體多胖大,氣候稍有變化,即易外感風寒,發(fā)病后多表現為風寒感冒的特點。對這些患兒應從調理肺脾入手,肺氣盛,脾胃健運,方可減少感冒次數。常用的治法為益氣固表、健脾和胃,可采用六君子湯、玉屏風散等。發(fā)作期可用參蘇飲加減。
讓“復感兒”順利過冬關
1.合理喂養(yǎng):
①提倡母乳喂養(yǎng),尤其是對6個月以內的嬰兒,嬰兒在四個月后應及時添加輔食,以補充營養(yǎng)成分,滿足機體生長發(fā)育的需要。
②不要片面追求高蛋白、高熱量食物,否則超過小兒脾胃可承受能力,反而導致脾胃積熱、消化不良。特別對食積郁熱型的患兒尤應注意。
③避免偏食,養(yǎng)成多吃蔬菜、水果的習慣。
2.冷暖適宜:有些家長簡單將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歸咎于受涼引起,因此給患兒多加衣被。實際上,衣被過多,非但不能預防感冒,有時反而會因出汗過多毛孔開泄而成為引發(fā)感冒的誘因。古人認為衣被以“背暖”、“足暖”為佳,即白天背部暖和,夜間兩足暖和就說明衣被的厚薄是合適的。另外,科學 的“秋凍”可以保證機體適應從夏熱到秋涼的轉變,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起到積極的預防作用。初秋,雖然氣溫開始下降,卻并不寒冷,這時是開始“秋凍”的較好時期,最適合耐寒鍛煉,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但是夜間入睡一定要注意蓋暖。因為,秋天夜晚的寒氣與夏夜的涼爽不同,人體在睡眠狀態(tài)容易感受風寒。而在日夜溫差變化較大的晚秋則切勿盲目受凍。晚秋常有強冷空氣侵襲,以致氣溫驟降,此時若一味強求“秋凍”,不但對健康無益還有害,容易引發(fā)呼吸道疾病。此時應隨時增減衣服,以防感冒。還需強調,平時多汗,體質較差的肺脾氣虛型患兒不宜 “秋凍”。
3.改善環(huán)境:在空氣污染、被動吸煙、住房擁擠等環(huán)境中容易發(fā)生呼吸道感染,故應注意保持居室寬敞、清潔、空氣流通、溫度濕度適宜,禁止在患兒室內吸煙。在天氣暖和、陽光充沛的時候,鼓勵兒童多到戶外活動,如此可增強兒童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
4.避免傳染:中醫(yī)學認為小兒“發(fā)病容易,傳變迅速”,因此要避免和感冒的病人接觸,如些非接觸不可者,也應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如母親感冒后給嬰兒喂奶時戴口罩等。在疾病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到擁擠的公共場所。
5.治療原發(fā)病:“復感兒”也可以繼發(fā)于某些疾病。如厭食、貧血、佝僂病、腎病、疳積、腹瀉等慢性疾病等,這些疾病可降低患兒的抵抗力,從而反復感染。因此,在“復感兒”中應注意原發(fā)病的治療。
6.科學用藥:大多數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治療,但如果經醫(yī)生診斷,認為有細菌感染,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抗生素。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廣泛應用的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18歲以下患者禁用!用藥時一定要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抗生素。一些家長常喜歡用大青葉、板藍根沖劑等作為孩子的預防藥,或不根據人體的具體情況給孩子濫進補品,殊不知大青葉、板藍根等為苦寒之品,用之對癥則病除,若無病癥則反傷元氣;同樣,滋補之品,稍不對癥,則傷食呆胃或生發(fā)它病。必須根據不同的情況,辨證用藥,才能收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