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市第二醫院是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康復于一體的三級綜合性醫院。醫院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在建... [ 詳細 ]
我們一起對抗上呼吸道感染
時間:2012-11-07 20:08來源:求醫網
初秋四防
進入秋季,氣溫開始下降,空氣中的濕度也逐漸下降。人們在衣食起居方面要多加注意,以未雨綢繆。
NO.1.防秋燥
入秋時節,易因濕度降低而出現秋燥,秋燥對人體危害最大的部分是肺部。中醫認為肺是嬌臟,喜潤惡燥,然而燥邪最易犯肺,傷津耗液,使人鼻干咽燥、聲啞干咳、大便干結等所謂的“秋燥癥”。據了解,秋燥易傷人肺氣,極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等。
因此,為防燥邪為患,秋季宜多吃生津增液的食物,比如芝麻、梨、藕、香蕉、蘋果、銀耳、百合、柿子以及鴨肉、鱉、蜂蜜、蔬菜等以潤燥養肺,凡辛熱麻辣、煎烤熏炸等食物,宜少吃或不吃。中醫有清熱潤肺之法,可用麥冬30克、菊花15克,熬水代茶飲用。
NO.2.防支氣管哮喘
秋天氣候多變,早午晚及室內外溫差較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支氣管哮喘容易反復發作。另外,秋季空氣中過敏物較多,這也是誘發氣管炎的病因之一。故應避免與過敏因素接觸。另外良好情緒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要改善居室環境,空氣要流通新鮮,沒有煙塵污染。
NO.3.防鼻炎
在夏秋季節轉換之時,白天氣溫高,夜晚氣溫低,晝夜溫差加大,身體處于夏虧狀態又有過敏體質的人,對這種明顯的改變一時難以適應。一到秋天,不少人便頻頻打噴嚏打得頭疼、胸疼、肚子疼……這是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難言之苦。此時應特別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消除此主要誘因,再注意飲食清淡及盡量遠離過敏源。
NO.4.防膚損
秋季皮膚水分蒸發加快,外露部分的皮膚會因缺水變得粗糙,彈性變小,嚴重者會產生皸裂。因此,洗浴不宜用堿性大的用品。要注意皮膚的日常護理,多吃花生、梨、紅棗、蓮子、葡萄、甘蔗、芝麻、核桃、蜂蜜、銀耳、梨等食物,能較好地滋潤肌膚。
4招讓寶寶過一個健康初秋
給寶寶加“油”。入秋天氣轉涼,寶寶機體也逐漸恢復良好,食欲、消化功能大為增強。此時建議為寶寶適量增加肉、蛋、奶、蔬菜、瓜果等食物以補充營養。
打好“預防針”。疫苗注射后一般要一個月后才能在體內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初秋要及時給寶寶預防接種,打流腦等預防針,以防范各種傳染病。
抓緊驅蟲。秋天是驅除蛔蟲的較好季節,如在此時服用打蟲藥可將其“一網打盡”且不留后患。因此,建議家長在初秋抓緊為寶寶驅蟲。
提防 “秋季腹瀉”。家長需要嚴把寶寶的,注重寶寶的飲食衛生,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如發現寶寶腹瀉應立即就醫。
初秋時節謹防上呼吸道感染
眼下正值季節交替,而綿綿秋雨讓寒意早早靠近了我們的生活,晝夜溫差日趨增大,這樣的氣候促使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明顯增多。記者近幾天在醫學院附屬醫院、婦幼保健院看到,因為呼吸系統疾病前來就診的患者絡繹不絕,在輸液中心輸液的人數也比夏季有明顯增加。醫學院附屬醫院門診醫生告訴記者,近一周來每天在呼吸系統疾病門診就醫的人數近百人,比夏季有所增加,兒科呼吸道疾病的日門診量比成人還要更多。
醫生介紹,由于季節變化的原因,成人和兒童近期都較易患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兒童更容易患上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及支氣管炎。由于三歲以下的嬰幼兒本身抵抗力較差,加上最近氣溫變化大,父母給孩子添減衣物不夠及時,孩子很容易著涼,此時病毒感染的幾率就非常高。
針對上述情況,醫生提醒,上呼吸道感染發生在成人身上,病情相對比較輕,也比較容易控制,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一旦出現癥狀,應及時服用抗病毒藥物或者直接到醫院就診;家里應該多開窗保持空氣流通,有孩子的家庭,特別是有3歲以下幼兒和學齡期的孩子的家長,應注意和孩子隔離,不要和孩子在同一房間內睡覺;吃飯時,餐具分開,吃過后要及時消毒;可以給孩子服用一些維生素C,增強孩子抵抗力。如果孩子出現如頭暈、流鼻涕、咳嗽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上學的孩子還應暫時隔離一下。值得注意的是,還有相當多的患者剛開始是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發燒,經過一段時間抗菌治療后,感冒癥狀好了,但是出現了頑固性咳嗽,過了兩周或一個月后才到醫院就診。因此,若經過抗菌藥治療咳嗽沒有好,此時切忌無針對性地再進行抗菌治療。
醫生建議,季節變化時應注意飲食清淡,不要多吃甜食,多喝粥類食品,可常做玉米南瓜粥,稍微加點堿。還可用薏米和糯米按1:3的比例熬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