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市婦幼保健院又名韶關市婦女兒童醫院,建于1952年,是集醫療、保健、科研、教學、全市婦幼保健工作指... [ 詳細 ]
什么為新生兒黃疸
時間:2012-11-08 16:29來源:求醫網
當血中膽紅素量過多時,皮膚呈現黃色,即稱黃疸。黃疸出現在新生兒階段,稱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由于肝內酶活力不足,肝功能不健全等因素,于生后2~3天開始面、頸部、繼之軀干及四肢輕度發黃,但全身情況良好,7~10天艱險消退,稱生理性黃疸,不需任何治療。但有些病理情況也可引直新生兒黃疸:
A、 新生兒溶血病。由于母子血型不合(ABO或RH系統),引起的溶血性黃疸,多發生在生后24小時以內,黃疸出現早且較嚴重。可用吃魯米那、照藍光、輸液(內加葡萄糖及活躍肝酶的藥物保守治療,若無效則需換血治療。
B、 新生兒早期感染引起的黃疸。任何早期感染均可引起敗血癥及嚴重黃疸,如新生兒皮膚感染、臍炎、新生兒病毒性肝炎等。一經綜合性治療,感染控制住,黃疸即消退(因感染可抑帛肝酶對膽紅素的代謝)。
C、 其它原因引起的黃疸。新生兒在下例情況也可引起黃疸,如新生兒窒、顱內出血、低血糖(多因生后嘔吐、不能進食引起),頭顱血腫或其它部位皮下血腫及維生素K3,磺胺等藥物引起。
家長要特別注意,掌握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的區別:如果黃疸出現得過早(生后24小時以內)、過重、消退時間延遲、黃疸退而復現,日益加重就不是生理性黃疸,必須速去醫院檢查。
D、 與母乳喂養相關的黃疸。臨床與母乳喂養相關的黃疸有母乳喂養性黃疸每一個乳性黃疸綜合癥兩種,有時這兩種可同時存在。
母乳喂養性黃疸也稱為“缺乏”母乳的黃疸 一般發生在生后3~4天,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10天,膽紅素最高峰在15~20毫克%,多發生初產婦的新生兒。
病因有“添加了口服葡萄糖液等,黃疸不能自然消退,如使血中膽紅素超過純母乳喂養兒的水平;不經常哺乳所致,黃疸輕重(血膽紅素養含量高低)與每天哺乳次數多少有一定關系,母乳喂養次數頻繁的小兒膽紅素水平低;胎便排泄延遲,新生兒腸道的胎便中含有大量膽紅素,可通過腸肝循環,重新吸收入血,使血中膽紅素增高。
處理:勤喂哺嬰兒,白天晚上都要喂奶,24小時哺乳在8~12次或更多;仔細觀察新生兒是否確實有效地吸吮到乳汁;注意大便性狀,對胎便排泄延遲的新生兒抱到醫院去灌腸。
母乳性黃疸綜合癥 比綜合癥發率率為1%,一般發生在生后7天左右,黃疸可持續3周到3個月,膽紅素養高峰可達到20毫克%,不需停止母乳喟養膽紅素濃度也能逐漸恢復正常。如果暫停母乳喂養,膽紅素水平會有一個明顯的下降。再繼續哺乳,膽紅素水平會又輕度上升,但不會超過原有水平。此病多見于經產婦的新生兒,都是足月的,完全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全身情況良好,生長發育正常。
病因:母乳性黃疸綜合癥與某些物質存在于成熟乳中有關。如孕酮的代謝產物,可使肝臟減少結合性膽紅不的分泌,使血中膽紅素滯留。最新研究認為是母他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分裂腸道內的結合紅素,增加了膽紅素的腸到肝循環,升高了血中的膽紅素水平。
處理:首先要請醫生明確診斷,排除其他引起黃疸的病下。如果膽紅素小于20毫克%,不必停止母乳喂養;如果超過20毫克%,可暫停母乳喂養24~48小時,但母親仍須擠空乳房內乳汁,以免日后分泌減少。由于母乳性黃疸綜合癥的黃疸高峰往往出現在出生7天以后,這時足月新生兒的血腦屏障已發育完善,所以游離的膽紅素不容易透過血腦屏障到達顱內引起核黃疸,如新生兒出現嗜睡和喂養困難時,需要進一步檢查做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