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中醫醫院是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綿陽醫院、成都... [ 詳細 ]
“春捂秋凍”的玄機
時間:2012-11-09 16:00來源:求醫網
“春捂秋凍”,是一條人人都知道的養生諺語。乍暖還寒的春天不要急于脫掉厚衣服,秋天要稍微涼一點,別急著加衣服穿。除了防止感冒,中間蘊含的基本中醫理論,你知道嗎?
《內經》這樣描述:“春三月,此謂發陳;秋三月,收斂神氣,養收之道也。”這段話告訴人們,“生發”和“收斂”,分別是春秋兩季的關鍵詞。
春在五行屬木,主生,在五氣主風,對應的臟腑屬肝,春天具有生長、生發的特性。進入春季后,人體四肢舒展,臟腑機能旺盛。“宿疾”、“病根”也容易在此時表現出來;秋在五行屬金,主收,在五氣主燥,對應的臟腑屬肺,秋天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的特性。人體臟腑機能在這個季節表現出收斂,儲藏,為進入寒冬準備。
從西醫理論來講,春天里寒冷的空氣還沒有完全消退,氣候變化不定,室內室外的溫差比較大。若果脫厚衣服太快,會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系統,使一些體質較差的人體內功能發生紊亂,發生一些不平衡,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生病;而秋天,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趕緊穿很多衣服,甚至早早穿上棉衣。殊不知,過早地穿上厚衣服,身體得不到對寒冷空氣的適應,使防寒能力降低。到了三九嚴寒,真正的寒冷季節,呼吸道受到冷空氣的刺激,不能適應,抗病能力減弱,就會發生很多呼吸道的疾病。
從中醫理論來說,春天主生發,怎么生發?除了早睡早起、經常散步,讓陽氣慢慢生發出來之外, 還應當多穿一點,讓身體發熱;而秋天主收斂。如果秋天過早穿上厚衣服,稍有活動身體就發熱流汗,則無法收斂。這就是“春捂秋凍”中蘊含的道理。
立春當捂,春捂有度。要做到以下幾點:春捂穿衣應下厚上薄,春天防寒要注意好兩頭,照顧好頭頸和雙腳。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同樣,不能盲目的堅持秋凍,特別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導致外感疾病的發生。秋凍開始的時間要從夏末秋初開始,才能自然的過度到對秋涼到冬寒的機體調節,讓身體逐漸適應寒冷的空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