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58年的株洲四三○醫院坐落在株洲市東郊,是一所技術精良、設備先進、環境幽雅、服務至誠,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急救、社區... [ 詳細 ]
“骨髓捐獻”真的風險很大嗎
時間:2012-11-09 15:37來源:求醫網
其實,骨髓移植的核心是造血**移植,如今普遍從外周血中獲取,就像獻血一樣,對身體并無傷害。
什么是骨髓?什么是造血**?
骨髓是存在于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松骨質間的網眼中,是一種海綿狀的組織,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人出生時,紅骨髓充滿全身骨髓腔,隨著年齡增大,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后幾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被紅骨髓替代,骨髓的造血能力顯著提高。造血**是能自我更新、有較強分化發育和再生能力、可以產生各種類型血細胞的始祖細胞。造血**來源于紅骨髓,可以經血流遷移到外周血液循環中,不會因獻血和捐獻造血**而損壞造血功能。
為什么叫“骨髓移植”?
10年前,骨髓移植用的還是老辦法“骨髓移植”。由于造血**通常存在于人體的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兩端的紅骨髓中,只有極少數會到血液中“旅行”。只能通過抽取骨髓這條“路”獲得造血**,因此稱之為“骨髓移植”。
現在捐獻骨髓要抽骨髓嗎?
近10年來,“骨髓移植”已漸漸被“造血**移植”代替,這種方法對供者基本上沒有不利影響。首先讓骨髓中的造血**大量釋放到血液中去,這個過程稱為“動員”。然后,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獲得大量造血**用于移植,這種方法稱為“外周血造血**移植”。也就是說,現在特需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獻血”了。而且,由于技術的進步,現在運用造血**“動員”技術,只需采集分離約50—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夠數量的造血**。采集足夠數量的造血**后,血液可回輸到特需體內。造血**具有自我復制功能,特需造血**后人體將在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的造血細胞數量。所以,人不會感到任何不適,對供者很安全。
捐獻完可能的反應有哪些?
由于動員藥物的作用,特需大多會有一些藥物帶來的短期不適感受。近八成的特需在用藥后會出現輕中度的骨痛,但用普通止痛藥大多能夠有效緩解疼痛。其他諸如過敏反應、脾損傷、咳血、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乃至死亡等副作用盡管有報道,但對于健康骨髓特需來說十分罕見。這些副反應都是短期、暫時性的,在長期研究中并未觀察到**捐獻對特需存在任何長期的不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