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的病因
時間:2012-10-15 15:47來源:求醫網
毛囊炎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癥,分為化膿性與非化膿性兩種,多見于免疫力低下者或糖尿病患 者,好發于頭部、項部。皮疹數目多,但不融合,自覺瘙癢或輕度疼痛。有復發傾向,常多處發生,性質頑固,遷延難愈。祖國醫學對本病早有記載。生于項后發際 部位者稱“發際瘡”;生于下頜部者稱“羊須瘡”、“須瘡”、“瘡”;發于眉間者稱“眉戀瘡”;發于臀部者稱“坐板瘡”等。中醫學根據其發病部位及形狀 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瘡、發際瘡、羊胡子瘡、螻蛄癤、螻蛄患、蟮拱頭等。
【毛囊炎的病因】毛囊炎是由于化膿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圍,產生的局限于毛囊部位的炎癥表現。東大皮膚病醫院專家介紹,一般皮膚不清潔時,毛發的牽拉、摩擦、搔抓引起的損傷,皮膚的浸漬,局部密封包扎及應用皮質激素等均可引起毛囊炎。免疫力低下和糖尿病患者要警惕容易感染毛囊炎。
【毛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假單孢菌屬和類大腸桿菌。
中醫學看毛囊炎的病因:毛囊炎多由濕熱內蘊,外受熱邪,熏蒸肺系,蘊結肌膚,郁久化熱,熱盛肉腐成膿,膿毒流竄,相互貫通,發為本病。或素體虛弱,衛外不固,外感熱毒;或因皮膚不潔,復遭風毒侵襲,風外搏結所致。
現代醫學看毛囊炎的病因:毛囊炎主要發生于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多因抓搔,皮膚受損,病原菌乘機入侵毛囊,而引起炎癥。或與職業,或與某些治療因 素有關。經常接觸焦油類物質,或長期應用焦油類物質或皮質類固醇激素藥物,以及皮膚經常接受磨擦等刺激,均為本病的誘發因素。
毛囊炎易感人群:多見于成年人。職業中接觸礦物油、瀝青、煤焦油,治療中外用皮質激素軟膏、焦油類軟膏,以及傷口包封治療等均能引起毛囊炎。抵抗力低下,服用免疫遏制劑或糖尿病患者易得毛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