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癬有哪些癥狀類型?
時間:2012-05-17 09:47來源:求醫網
牛皮癬在臨床上的幾種表現類型:
根據牛皮癬的不同病因以及臨床上的表現一般可以分為尋常型、關節炎型、膿皰型、掌跖膿皰病、紅皮病型、及連續性肢端皮炎這幾種大的類型。
牛皮癬類型一:尋常型牛皮癬
尋常型牛皮癬這種類型在臨床上是最為常見的,大多急性發病,迅速擴延全身。初起損害往往是紅色或棕紅色的丘疹、或斑丘疹。以后逐漸擴展,成為棕紅色的斑塊。皮損上覆蓋干燥的鱗屑。邊界清楚,相鄰的損害可以互相融合。本病的鱗屑呈銀白色,逐漸增厚,刮去鱗屑可出現半透明的薄膜,有人稱為薄膜現象。薄膜現象與Auspitz征對銀屑病的診斷有特異性。有些病人的鱗屑又厚又硬,呈蠣殼狀,可以影響皮膚的伸縮。在關節面上的厚硬的鱗屑很容易破裂,使皮膚發生皸裂而感到疼痛。
牛皮癬類型二:關節炎型牛皮癬
病人一般先有皮疹,而后出現關節癥狀。任何關節均可受累,包括肘膝的大關節,也可以是指(趾)間的小關節。脊椎關節及骶髂關節等同樣可被侵犯。并可有關節腫脹和疼痛,活動受限,亦可發生畸形,類似風濕性關節炎的表現。骨質可有破壞性的改變而成殘毀畸形,稱為毀形性關節炎型銀屑病,重型關節炎性銀屑病常有持續性高燒及血沉加快,但類風濕因子常陰性。皮疹也可有濃皰型銀屑病的改變。X線顯示,部分病人關節的變化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相同,骨質可有局部的脫鈣,關節腔狹窄,有不同程度的關節侵蝕與軟組織腫脹。病程慢性,往往終年累月不愈。
牛皮癬類型三:掌跖膿皰型牛皮癬
有人認為是限局性膿皰型銀屑病,以掌跖多見,損害常見于手掌的大小魚際及跖弓部位。也可以發展到指(趾)背側,初起時為對稱性紅斑,很快出現若干無菌的小膿皰,表面并不隆起,膿皰位于表皮內,逐漸擴大而互相融合,一兩周內干涸結成痂皮,痂脫落后出現小鱗屑。但又出現新的膿皰,如此反復不已。指(趾)甲可受累而變色或變形。甲混濁肥厚,有脊狀突起,自覺疼痛,身體其他部位可有不典型尋常型銀屑病的皮損,或是有成片膿皰性銀屑病的損害。有的病人會出現溝狀舌。
牛皮癬類型四:膿皰型牛皮癬
膿包型牛皮癬是比較少見的,常無明顯誘因而急性發病,初起大片炎性紅斑,迅速在紅斑的基礎上出現密集針頭至粟粒大小淡黃色或黃白色淺在性無菌的小膿皰,表面常有細薄的鱗屑,相鄰的紅斑可互相融合,呈環狀或回狀。邊緣部分往往有較多的小膿皰。少數病人在短期內,全身迅速發紅腫脹,有無數的無菌小膿皰。病人常伴有全身不適,先有寒戰,后有高熱,呈弛張熱型,皮膚有灼熱感。關節腫脹疼痛。幾天以后,膿皰干燥結痂。病情可自然緩解,出現尋常型銀屑病的皮疹,若干天以后,又突然發作,病情屢次減輕及加重,病人常因繼發感染,全身衰竭或肝、腎的損傷而危及生命。
牛皮癬類型五:紅皮病型牛皮癬
紅皮型牛皮癬通常是由于治療不當或其他原因使原來尋常型銀屑病或膿皰性銀屑病轉變為紅皮癥。常見的原因是在銀屑病進行期應用刺激性劇烈的外用藥,或因內服某些免疫遏制藥物突然停用而發生急劇擴散成為本病。常見的如內服皮質類固醇激素,減藥過程中發生。該病初發時皮損部位出現潮紅,迅速擴展成大片,最后全身皮膚2/3以上呈彌漫性潮紅浸潤,腫脹,伴有大量糠狀鱗屑。其間可有片狀正常“皮島”出現,頭皮可有大量厚積污穢的鱗痂。手足可呈“手套”式“襪套”狀的皮膚剝脫。指(趾)甲變混濁,增厚或變形。本病可有發熱,全身不適,淺表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增高。紅皮癥治愈后又出現銀屑病的損害。本病的病程較久,治愈后容易復發。
牛皮癬類型六:連續性肢端皮炎
連續性指端皮炎又稱為匐行性皮炎(Dermatitis repe)連續性肢端皮炎以無菌性的膿皰為其特征,因此有人認為與膿皰型銀屑病為同一疾病。也有人認為是膿皰性銀屑病的一個亞型,但也有不同意見。連續性指端皮炎好發于中年人,多數是由外傷后引起,初發時為一個手指或足趾的兩側,出現無菌性小膿皰,幾天以后膿皰干涸結痂,痂皮脫落后遺留下光紅的糜爛面,但不久又有新的膿皰出現,損害不斷擴展,可以侵犯整個指、趾、手背及足背。本病主要侵犯手、足的肢端,偶爾可侵犯口腔粘膜,指(趾)甲受累比較常見。甲混濁失去光澤,變形,嚴重時可有甲脫落,甲床上可反復出現無菌性小膿皰。病程慢性,反復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