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陽七大常識
時間:2012-07-30 10:18來源:求醫網
很多乙肝小三陽患者在求醫過程中,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有的專家說乙肝小三陽不需要治療,而有的專家則說乙肝小三陽應該治療,如果不治危害比乙肝大三陽更大,更容易轉化為肝硬化、肝癌。到底應該聽誰的呢?肝病專家給大家談談。
乙肝小三陽的七大常識一、與乙肝大三陽的區別?
乙肝大三陽和乙肝小三陽是指在進行“乙肝五項”檢查的二種不同結果。乙肝五項是給5項檢測指標排了隊,它們依次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體、乙肝e抗原、乙肝e抗體、乙肝核心抗體。通常又把1、3、5項呈陽性(或+)稱為乙肝大三陽,1、4、5項呈陽性(或+)稱為乙肝小三陽。
乙肝小三陽通常是由乙肝大三陽經治療后轉變而來,是人體針對e抗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乙肝大三陽和它的區別是前者e抗原陽性,是人體針對 e抗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是如果檢查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na)依然陽性,表示病毒血癥存在,仍然具有傳染性。凡轉氨酶高,病毒活躍的此類“活動性乙肝小三陽”就得治療(病毒僅復制但沒活動的不用治療)。否則,肝臟會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的方向發展。
乙肝小三陽的七大常識二、的病理轉化
乙肝小三陽意味著體內有病毒存在,但自身的免疫功能具有控制病毒不在體內大量復制的能力,因此傳染性也相對的較弱。在此期間將可能發生三種病理轉化:
1、人體免疫力長期處于戰斗狀態,又沒有足夠消滅病毒的免疫力,會導致免疫功能紊亂易形成細胞突變,導致肝硬化、肝癌的發生。
2、在自身免疫力低下時,病毒也會大量復制,向乙肝大三陽轉換使病情加重。
3、當自身免疫功能獲得提高,病毒復制減弱或逐漸停止,也可能會自然轉陰。
乙肝小三陽的七大常識三、乙肝小三陽分類及典型癥狀
乙肝小三陽是指在乙肝五項檢測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體(hbeab)和核心抗體(hbcab)檢測均是陽性。臨床中常見的癥狀和體征有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厭油膩食物、惡心、肝區疼痛,黃疸(鞏膜、皮膚出現黃染)、肝臟可腫大(有充實感)伴有壓痛、叩擊痛、肝掌、蜘蛛痔、毛細血管擴張或肝病面容,部分病例還伴有脾臟腫大。
乙肝小三陽的七大常識四、通過什么項目可確診乙肝小三陽
乙肝五項(乙肝五項):乙肝五項是檢查有沒傳染上乙肝,診斷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據。
肝功:。肝功是看各個肝功能是不是正常,有無受到損傷。
hbv-dna檢測:hbv-dna定量檢測指標降低是乙肝轉陰的前奏,也是康復最為關鍵的一步,只有hbv-dna定量指標降低,病毒的復制繁殖才會停止,乙肝的治療才有希望。
b超檢查:對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腹水、肝癌都有一定的提示和診斷作用
乙肝小三陽的七大常識五、分析:乙肝小三陽的危害與傳染性
乙肝小三陽在急性期和慢性期臨床意義是不同的,不同階段,它的傳染性與危害性是不一樣的,不能將乙肝小三陽簡單定義為傳染或者說沒有傳染性。
1.危害性:乙肝小三陽作為乙肝一種病理狀態,對肝臟及整體健康而言,都有極大損傷和危害。即使長期乙肝小三陽,也不排除病情惡化和加重的可能,也不能表明病情處于好轉期,一定要結合其它的臨床檢查和指標進行全面檢查分析。對于任何乙肝患者而言,定期檢查,根據實際情況積極適當的治療,這是最關鍵的。只有這樣,才能將乙肝(乙肝小三陽)的危害性降到最低和可控制的范圍之內。
2.傳染性:傳染性是乙肝病毒所具有的特性,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什么類型的乙肝,都具傳染性,只是傳染性相對有強弱而異。
乙肝小三陽的七大常識六、乙肝小三陽認知誤區
我國乙肝小三陽患者非常多,約占乙肝總人數30%左右,過去認為:乙肝大三陽轉成乙肝小三陽表示病毒復制減弱,傳染性小,病情向好的方面轉化。這種認識是片面和有缺陷的。對于乙肝小三陽的患者一定要區別對待,該不該治療視具體情況而定。大量研究表明:慢性乙肝患者出現由乙肝大三陽轉向乙肝小三陽,并不意味著乙肝病毒復制完全停止,大多數情況下只表示乙肝病毒復制減少;少數乙肝小三陽患者因病毒變異,而造成血清hbv-dna持續陽性,病毒復制活躍,病情嚴重且進展迅速;只有急性乙肝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出現由乙肝大三陽轉向乙肝小三陽,是預后良好的標志。
乙肝小三陽的七大常識七、乙肝小三陽的治還是不治?
乙肝小三陽只是乙肝的一個病理階段,所以治療上還是需要對乙肝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同時對于乙肝小三陽的特殊病理階段而言,乙肝病情有它的特殊性,在是否需要治療,以及治療方案需要根據和結合更加具體的情況來確定。如乙肝病毒-dna及肝功能檢查,如果乙肝病毒hbv-dna(+)且肝功能異常,說明病毒復制,傳染性仍然較強,應該采取以抗病毒為主的綜合治療;如果乙肝病毒hbv-dna(-)且肝功能、b超及afp等均長期正常,則說明病毒已復制不活躍,傳染性低,治療與否可視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