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是相當常見的一種發病原因不明的重性精神疾病,多在青壯年時期發病,臨床亞急性起病,對人體傷害隨病情的嚴重程度逐漸加重,后果不堪設想。但精神分裂癥的發生是指正常人的知覺、思維、情感等多方面障礙,不被常人所理解,因此,就會在與人交往時給患者帶來尷尬,甚至容易導致心理疾病。
發現精神分裂癥后的心理調節:
1、接受現實,樹立信心: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疾病,得病與否不是患者的意志力所能控制的,因而得病不是你的錯,也不能說明你的道德或智力有問題。因為只要合理用藥,堅持用藥,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大多數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癥狀或者帶癥狀生存,甚至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要敢于接受現實,面對現實,相信科學,增強自己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
2、積極配合治療:要冷靜接受已患病的現實,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尤其是家屬,一定要有理智的大腦來幫腲患者治療,要有長期治療的思想準備,定期復查,不隨便停藥減量。了解病情復發的規律和復發的先兆癥狀,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意改變自己的不良性格,減少危險因素,增加保護性因素。
3、調動患者的潛能,積極交往和勞動,培養良好的性格和心理承受能力。在患者發病期和鞏固治療期間是最關鍵的,除了由精神科醫生為主導治療外,還有長期性的鞏固時段,這時患者本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優秀專家介紹,患者應該下床,走出去,積極與人交往,培養親情和友情,多多參加生產、社會實踐,增強責任意識和主動意識,防止喪失已獲得的能力,加重陰性癥狀。
4、積極調整自己的情緒:情緒與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特別是負性的情緒(焦慮、恐懼、抑郁、憤怒等)往往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甚至導致疾病復發,或癥狀加重。所以,在維持用藥期間患者要注意自己的情緒,不要過分焦慮、緊張、悲觀和抑郁。要學會向家人或朋友傾訴,或轉移目標,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通過積極的行為方式改變自己負性的情緒。
5、尋求家人和社會的支持:社會支持是一個人抵御心理疾病、防止心理崩潰的重要資源。要善于利用自己可利用的家庭和社會資源來幫助克服自己的困難,調整自己的心態,平穩地渡過難關。可通過電話尋求親人、朋友、同事甚至心理醫生的幫助,來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或心理問題。
專家溫馨提示:人的一生都是不可預測的,而且很多一生很長,充滿了各種的不幸和逆境。尤其是現代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當我們打開電視、閱讀報紙時,每天都會看到各種人間的不幸。癌癥、腦中風、車禍、地震、洪水等,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員遭受痛苦或者受傷、死亡。所以說,一個人的心一定放寬,而精神疾病并不是治不好的,只要認真對待,精神分裂癥患者也完全可以治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