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慢性腦部疾病,患有癲癇的患者都會受到很大的傷害,這種損傷不僅是對于自身,對于親人也有著莫大的影響。而有的患者患上癲癇卻出于很多原因不愿意接受治療,任由病情發作。那么作為親人該如何勸導呢?
第一:避免“過分保護”
癲癇患者需要一個正常的治療環境、學習環境、生活環境,保持樂觀心態,避免“過分保護”,以“都是為你好”的名義過多的干預,甚至安排他們的生活,不要關愛性歧視,因為過分關注也是歧視。即使發作間期,也要鼓勵家人,積極參與到力所能及的學習、社交生活中,這樣才是真正的保護。
第二:協助擺脫病恥感
可以理解,有一些患者及家庭成員病恥感很強,心理上難以接受,較易造成逃避就醫和診治;患癲癇最傷心和痛苦的莫過于患者本人,所以,建議患者家屬要協助親人擺脫病恥感,淡化疾病,享受生活。
畢竟癲癇不是殘疾呆傻,癲癇管理的好,患者才能更好地的生長發育、接受良好教育、勝任本職工作、享受美滿家庭,才能和健康人一樣享受生活。
古羅馬大帝凱撒、法蘭西國王拿破侖、印象派偉大畫家梵高、人類偉大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共產主義革命導師列寧、我國古代大書法家王羲之、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盡管都患有癲癇,卻沒有影響他們名垂青史,激勵一代代后人。
盡管都患有癲癇,卻沒有影響他們名垂青史
第三:規范用藥對智力影響很小
很多人,往往擔心長期用藥會損害其智力,其實,上世紀80年代后上市的新型抗癲癇藥如果規范使用可以將認知損害降到**。
一般情況下,醫生給癲癇患者處方抗癲癇藥的時候,會從單藥、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到有效劑量,只有在單藥、有效劑量無效或效果不好的時候,醫生才會考慮增加藥物的劑量或增加藥物的種類,直到達到控制發作的目的。這樣做的目的是既能控制發作,又能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所以強調一點,規范用藥對智力影響很小,規范用藥對自己好,就是對家人好!
第四:說明利害,助人達己
癲癇發作對人類的損害是多方面的,其中腦部損傷是最需要重視的。
癲癇發作時,患者可能會出現呼吸暫停,導致腦細胞缺氧,發生腦水腫了則進一步加重了對腦細胞的損傷,發作短,損傷小,發作長,損傷大,多次長時間發作,可能會引起癲癇患者智力下降,甚至造成性格變化。
總結,癲癇不是不治之癥
1.多數癲癇患者不發作時與健康人無異
2.癲癇重在管理:70%~80%的患者通過個體化、科學、規范的藥物治療,可以獲得康復,和健康人一樣生活、學習和工作。
3.20~30%藥物不能控制其發作的患者,可以考慮:到正規醫院找正規大夫進行正規的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