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臨床上已有不少有效的抗癲癇藥物,但這些經典抗癲癇藥物毒副作用較大,容易與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容易產生耐受性。九十年代以后許多新型抗癲癇藥物陸續上市,新型抗癲癇藥物比經典抗癲癇藥物療效好,無嚴重的毒性反應,不會產生耐藥性,無肝微粒體酶誘導作用,治療量與中毒劑量范圍較寬。常用藥物包括拉莫三嗪、奧卡西平、托吡酯等。
拉莫三嗪又稱利必通,用于部分性發作及原發或繼發性全身性發作,可用作單藥治療或輔助治療。可能出現的毒副作用包括皮膚過敏反應,其他過敏反應及肝功能不全、視物模糊、頭痛、頭暈、失眠、胃腸道反應等,過敏反應通常發生在治療早期。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應慎用此藥。
奧卡西平用于原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及部分性發作,可用于單藥治療或輔助治療。可能出現頭暈、嗜睡、共濟失調、皮膚過敏、胃腸道反應及稀釋性低鈉血癥等毒副作用。此藥與**有交叉過敏反應,治療期間需要監測血鈉水平。
托吡酯可以單藥治療或應用于合并用藥轉為單藥治療的部分性癲癇患者,用于成人及2~16歲的兒童。可能出現共濟失調、疲勞、頭暈、注意力不能集中、認知功能損害、情緒波動、眼球震顫、言語不清、白細胞減少及胃腸道反應等毒副作用。肝腎功能衰竭者慎用,由于長期服藥可能誘發腎結石,因此服藥期間應多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