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個月內發育時期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
[病 因] 腦癱的病因很多,既可發生于出生前,如各種原因所致的胚胎期腦發育異常等;也可發生在出生時,如新生兒窒息、產傷等;還可發生于出生后,如某些心肺功能異常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呼吸窘迫癥等)引起的腦損傷。
根據文獻,引起腦癱的原因目前歸納起來主要有:新生兒窒息、黃疸、早產、妊娠早期用藥、新生兒痙攣、低體重、急產、母體中毒、陰道流血、顱內出血、產程過長、前置胎盤、母患精神病、妊娠中毒癥、吸入性肺炎、雙胎、巨大兒、妊娠反應重、臍帶繞頸、胎頭吸引、臀位、橫位、硬腫癥等,其發病率約為2-3‰。
[癥 狀] 腦癱的表現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種各樣,但早期多見: (腦癱嬰兒前半期(6個月以內)的早期癥狀。)
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癥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重癥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2.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癥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診斷為腦癱。
3.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6個月時叫名無反應,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4.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5.體重增加不良、哺乳無力。
6.固定姿勢,往往是由于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倒U字形姿勢等。在生后一個月就可見到。
7.不笑:如果2個月不能微笑、4個月不能大聲笑,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個月還不能張開,或拇指內收,尤其是一側上肢存在,有重要診斷意義。
9.身體扭轉:3-4個月的嬰兒如有身體扭轉,往往提示錐體外系損傷。
10.頭不穩定:如4個月俯臥不能抬頭或坐位時頭不能豎直,往往是腦損傷的重要標志。
11.斜視:3-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個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診斷為智力低下或腦癱。
13.注視手:6個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慮為智力低下。
有些腦損傷較輕微,在嬰兒早期往往無明顯癥狀,但在嬰兒后半期(6-12個月)則有一些其他癥狀表現: 1.不能翻身6個月以后還不能翻身,有診斷意義。
2.不使用下肢 6-7個月不用下肢短暫地支持體重
3.不用單手 7-10個月的嬰兒不用單手抓玩。
4.手笨 手的精細動作,如捏小東西、解扣、系腰帶不靈活,不協調,在7-10個月出現有診斷意義。
5.不能獨坐 7個月不能獨坐。
6.不能抓站 10個月不能抓站。
7.不會與人再見 10個月以后有診斷意義。
8.使用腳尖站立 10個月還用腳尖站立。
9.不能邁步 13-15個月以后,還不會邁步。
10.流口水及“吃手“ 12個月以后有診斷價值。
腦癱的主要伴隨損害 1.健康和體力的障礙:腦癱病兒一般身長較正常兒童矮,營養亦差,常有呼吸障礙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
2.智能、情緒問題,并發智能低下率最高,多動、情緒不穩,自閉亦多,智商測定困難。
3.癲癇 據統計約有半數伴發癲癇。
4.語言障礙 由于發聲、構音器官的運動障礙和四肢運動障礙、聽覺障礙、智能和生長環境等原因導致。
5.聽覺障礙 難聽程度從高音到低音障礙種種不一,家長應早作聽力檢查。
6.視覺障礙 約20%的腦癱病兒有眼的障礙,注要為內斜、外斜等眼球協調障礙,其次為眼震和凝視障礙及近視、上方視麻痹等。
?。?a href=http://ask.qiuyi.cn/department/283/index.html target=_blank class=bind_hover_card bm_user_id=283>康復醫療]措施大體分為: (1)運動康復包括粗大運動、精細運動、平衡能力和協調性訓練。
?。?)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和作業療法以達到訓練手的功能。
?。?)并存障礙治療 如及時控制癲癇發作,矯治視覺、聽覺和口面功能障礙,改善和發展認知功能,進行語言訓練。
(4)培養良好心理素質,矯治情緒、糾正行為異常,增加患兒克服困難的信心,培養社會交往能力。
?。?)促進智力發育,接受教育,學習文化。為將來參與社會活動創造條件。
(6)使用矯形器具,對已發生嚴重攣縮和畸形者可予骨科手術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