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培養小兒腦癱患者達到生活自理?
腦性癱瘓 (簡稱腦癱)是兒科嚴重致殘的重要原因之一。過去認為是不治之癥,任由發展,失去了早期全的康復機會,以致部分病兒由輕癥發展為重病,甚至終生需現代醫學實踐已經證明,腦癱的康復在早期持久的糾正異常姿勢和肢體的功能訓練。病兒的家長參與掌握一些康復知識,與醫生密切配合,在開展康復訓練,把各種訓練與游戲、娛樂結合起來,貫穿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緦和耐心地日復一日,月復一月,甚至年復一年的不間斷操作,可以協助端病兒克服困難,爭取早日過正常兒童的生活。現歸納腦癱兒康復訓練方法,希望對家長有所幫助。要如何培養小兒腦癱患者達到生活自理呢?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有殘疾,唯恐受委屈,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有求必應,什么也不干,處處包辦代替,養成過分依賴性,甚至到十余歲,還不能進食、穿衣服、大小便。因為從小未有鍛煉機會,將使孩子殘留肢體功能喪失,甚為惋惜。故一定從小訓練孩子多種多樣的生活技能,他能做的事情,盡量讓他們自己去鍛煉,家長可給予熱情指導建議是手把手的反復教練。本著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發現點滴進步,給以肯定表揚,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及潛在能力。病兒只有經過訓練,具備了自己進食、穿脫衣服,自理大小便等方面的能力,再經過就業的培訓,達到能從事簡單勞動和功能,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人照料,給家庭、個人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及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