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吸入物
吸入物分為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兩種。前者如塵螨、花粉、真菌、動物毛屑等;非特異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職業性哮喘的特異性吸入物如甲苯二異氰酸酯、鄰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蠶絲、動物皮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異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2.感染
哮喘的形成和發作與反復呼吸道感染有關。在哮喘患者中,可存在有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的特異性IgE,如果吸入相應的抗原則可激發哮喘。在病毒感染后,可直接損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應性增高。有學者認為病毒感染所產生的干擾素、IL-1使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的組胺增多。在乳兒期,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表現哮喘癥狀者也甚多。由于寄生蟲如蛔蟲、鉤蟲引起的哮喘,在農村仍可見到。
3.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需要多加留意) 牛奶及奶制品是嬰幼兒最常見的食物,也是誘發嬰幼兒哮喘的最常見食物變應原,牛奶中含有甲種乳白蛋白、乙種乳白蛋白和酪蛋白等成份,其中甲種乳白蛋白是所有牛奶成份中變應原性最強的變應原成份,雖然這種蛋白經熱處理后,其變應原性可明顯減弱,但對于高度牛奶過敏的患者仍然可以誘發較為嚴重的癥狀。過去認為甲種乳白蛋白具有較高的種屬特異性,故曾對牛奶過敏的兒童考慮采用山羊奶來替代,但近年研究證實許多不同種屬的動物奶食品中的某些抗原性是相似的,對于牛奶過敏的兒童,山羊奶并不是一種可靠的替代食品,特別是對牛奶嚴重過敏的兒童,其食物處方中不應含山羊奶等。 ** **以及蛋制品可以導致各個年齡段患者的過敏,以嬰幼兒的過敏率最高,蛋清中的卵白蛋白是誘發過敏的主要變應原成份,蛋黃則很少誘發過敏。 已發現漁業發達地區的哮喘發病率增高,這是否與魚類過敏有關尚不清楚。但許多研究已證實魚類、蝦類、蟹類、貝類和蚌類等均可誘發呼吸道癥狀,例如鱒魚、蛙魚和鮐魚等魚肉顏色偏紅的魚類極易誘發過敏癥狀,蝦、蟹、牡蠣等甲殼綱海產品和魷魚、墨魚等也含有較高的變應原成份,這些食物的變應原通常耐熱,熟食也常常誘發過敏,特別是食用不新鮮的海產品可使過敏的發病率明顯增加。近年來還證實吸入氣傳魚粉也可誘發對魚類過敏哮喘患者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