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但是也許大家還是對他不大了解,如果不及時治療,后果會危及生命危險。下面請專家詳細介紹下:
支氣管炎的原因:
葡萄球菌也是一種重要致病菌。鏈球菌、大腸桿菌、肺炎桿菌、綠膿桿菌在嬰幼兒肺炎中較少見。細菌毒力與細菌的結構有關,有莢膜細菌可以抵御噬菌作用,毒力較大。同一種細菌按莢膜成分不同的而分類若干血清型。不同型細菌的莢膜不同,毒力也不同。流感嗜血桿菌分為a-f六個血清型。其中b型毒力最大,是小兒敗血癥、腦膜炎和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莢膜多糖為核糖磷酸。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小兒肺炎常繼發于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或敗血癥,3歲以前較為多見。無莢膜的流感嗜血桿菌為不定型,毒力小,一般只引起上呼吸道感染。β溶血性鏈球菌可以在麻疹或百日咳病程中作為繼發感染出現,但不多見,而其中B族溶血性鏈球菌是國外新生兒肺炎的常見病原菌,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凝固酶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是小兒重癥肺炎的常見病原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主要指表皮葡萄球菌)近幾年來分離較多,但因其為條件致病菌,培養過程中易污染,須結合臨床判斷是否確為肺炎的病原菌。大腸桿菌所引起的肺炎主要見于新生兒及營養不良的嬰兒,也可繼發于其它重病的過程中,肺為桿菌肺炎及綠膿桿菌肺炎較少見,一般均為繼發性。
間質性支氣管肺炎大多數由于病毒所致,主要為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麻疹病毒等。間質性支氣管肌炎也可由于流感嗜血桿菌、百日咳桿菌、鏈球菌中某些型別及肺炎支原體所引起。
支氣管肺炎的病理形態為一般性和間質性兩大類。
1、一般支氣管肺炎 主要病變散布在支氣管壁附近的肺泡,支氣管壁僅粘膜發炎。肺泡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肺泡內水腫及炎性滲出,漿液性纖維素性滲出液內含大量中性粒細胞、紅細胞及病菌。病變通過肺泡間通道和細支氣管向周圍鄰近肺組織蔓延,呈小點片狀的灶性炎癥,而間質病變多不顯著。有時小病灶融合起來成為較在范圍的支氣管肺炎,但其病理變化不如大葉肺炎那樣均勻致密。后期在肺泡內巨噬細胞增多,大量吞噬細菌和細胞碎屑,可致肺泡內纖維素性滲出物溶解吸收、炎癥消散、肺泡重新充氣。
2、間質性肺炎 主要病變表現為支氣管壁、細支氣管壁及肺泡壁的發炎、水腫與炎性細胞浸潤,呈細支氣管炎、細支氣管周圍炎及肺間質炎的改變。蔓延范圍較廣,當細支氣管壁上細胞壞死,管腔可被粘液、纖維素及破碎細胞堵塞,發生局限性肺氣腫或肺不張。病毒性肺炎主要為間質性肺炎。但有時灶性炎癥侵犯到肺泡,致肺泡內有透明膜形成。晚期少數病例發生慢性間質纖維化,可見于腺病毒肺炎。
支氣管炎的癥狀
根據急性起病、呼吸道癥狀及體征,一般臨床診斷不難。必要時可做X線透視、胸片檢查,或咽試子、氣管分泌物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其它病原學檢查包括抗原和抗體檢測。白細胞明顯升高和粒細胞增多、血清C反應蛋白升高時有助于細菌性肺炎的診斷。白細胞減低或正常,則多屬病毒性肺炎。
1、一般癥狀 起病急驟或遲緩。驟發的有發熱、拒食或嘔吐、嗜睡或煩躁、喘憋等癥狀。發病前可先有輕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數日。早期體溫多在38~39℃,亦可高達40℃左右,大多為馳型或規則發熱。
弱小嬰兒大多起病遲緩,發熱不高,咳嗽和肺部體征均不明顯。常見拒食、嗆奶、嘔吐或呼吸困難。
2、呼吸系統的癥狀及體征 咳嗽及咽部痰聲,一般早期就很明顯。呼吸增快,每分鐘可達40~80次,使呼吸和脈搏的比例自1∶4上升為1∶2左右。常見呼吸困難,嚴重者呼氣時有呻吟聲,鼻翼扇動、三凹征、口周功批甲青紫。有些患兒頭向后仰,以使呼吸通暢。若患兒被動地向前屈頸時,抵抗很明顯。這種現象應和頸肌強直區別。
胸部體征早期常不明顯,或僅有呼吸音變粗或稍減低。以后可聽到中、粗濕羅音,有輕微的叩診濁音。數天后,可聞細濕羅音或捻發音。病灶融事擴大時,可聽到管狀呼吸音,并有叩診濁音。如果發現一側肺有叩診實音或/和呼吸音消失,則應考慮有無合并胸腔積液或膿胸。
WHO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規劃特別強調呼吸加快是肺炎的主要表現。呼吸急促指:幼嬰<2月齡,呼吸≥60次;2~12月以下齡,呼吸≥50次;1~5歲以下,呼吸≥40次。重癥肺炎指征為激惹或嗜睡、拒食、下胸壁凹陷和紫紺。這為基層醫務人員和初級衛生保健工作者提供簡單可行的診斷依據,值得推廣。<>
3、其它系統的癥狀及體征 較多見于重癥患者。
(1)消化道癥狀:嬰幼兒患肺炎時,常伴發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癥狀。嘔吐常發生在強烈的咳嗽之后。腹脹嚴重時致膈肌上升,壓迫胸部,更加重呼吸困難。有時下葉肺炎可引起急性腹痛,應與腹部外科痢疾鑒別。
(2)循環系統癥狀:較重肺炎患兒可出現脈搏加速,每分鐘160~200次/分或以上,與體溫升高和呼吸困難不相稱,肝臟顯著增大或在短時間內加大,面色蒼白,唇發紺,或顏面、四肢浮腫,尿少,則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征象。有時四肢發涼、口周灰白、脈搏微弱,則為末梢循環衰竭。
(3)神經系統癥狀:常見煩躁不安、嗜睡、或兩者交替出現。幼嬰易發生驚厥,多由于高熱或缺鈣所致。如驚厥之同時有明顯嗜睡或煩躁,和持續性昏迷,甚至發生強直性肌痙攣、偏癱或其它腦征,則可能并發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如腦膜腦炎、中毒性或缺氧性腦病。
4、X線病毒 以支氣管肺炎為例敘述X線表現。病因不同,在X線上所表現的變化,既有共同點,又各有其特點。
(1)病灶的形態:支氣管肺炎主要是肺泡內有炎性滲出,多沿支氣管蔓延而侵犯小葉、肺段或大葉。X線征象可表現為非特異性小斑片狀肺實質浸潤陰影,以兩肺下野、心膈角區及中內帶較多。常見于嬰幼兒。小斑片病灶可部分融合在一起成為大片狀浸潤影,甚至可類似節段或大葉肺炎的形態。若病變中出現較多的小圓形病灶時,就應考慮可能有化膿性感染存在。
(2)肺不張和肺氣腫征:由于支氣管內分泌物和肺炎的滲出物阻塞,可產生肺不張或肺氣腫。在小兒肺炎中肺氣腫是早期常見征象之一,在病程中出現泡性肺氣腫及縱隔氣腫的機會也比成人多見。
(3)肺間質X線征:嬰兒的肺間質組織發育好,患支氣管肺炎時,可出現肺間質X線征象。常見兩肺中內帶紋理增多、模糊或出現條狀陰影,甚至聚集而成網形。這些間質的改變與兩肺下野的肺過度充氣而呈現明亮的肺氣腫區域鮮明的對比。流感病毒肺炎、麻疹病毒肺炎、百日咳桿菌肺炎所引起的肺間質炎性的反應都可有這些X線征象。
(4)肺門X線征:肺門周圍局部的淋巴結大多數不腫大或僅呈觀肺門陰影增深,甚至肺門周圍浸潤。
(5)胸膜的X線征:胸膜改變較少。有時可出現一側或雙側胸膜炎或胸腔積液的現象。
盡管各種不同病因的支氣管肺炎在X線表現上有共同點,但又不相同。因此,必須掌握好各種肺炎的X線表現,密切結合臨床癥狀才能做出正確診斷。
5、一般病程 經過治療后,輕型病例(一般為年齡較大及體質較強的幼兒)大多在1~2周內痊愈。重型病例(大多屬于體質較弱的嬰兒,合并佝僂病或各種先天性疾病者)則病程往往遷延,胸部體征消失較慢,且易復發。有并發癥時病程可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