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對于肺氣腫也許有所了解,但是對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還是不清楚,實際上這樣的稱呼就如同一個人兩個名字。肺氣腫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一個解剖/結構術語,是慢性支氣管炎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發展的結果。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主要是肺組織終末支氣管遠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膨脹和過度充氣,導致肺組織彈力減退,容積增大。由于其發病緩慢,病程較長,故稱為慢性阻塞性肺氣腫。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發病原因有哪些?
肺氣腫的病因及發病機理至今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是多種因素形成的。如感染、吸煙、空氣污染、職業性粉塵和有害氣體等。長期吸入過敏因素皆可引起阻塞性肺氣腫。慢支使支氣管失去正常的支架作用,吸氣時支氣管舒張,氣體尚能進入肺泡,但呼氣時支氣管過度縮小、陷閉,阻礙氣體排出,肺泡內積聚多量氣體,使肺泡明顯膨脹和壓力升高。持續肺泡過度膨脹,內壓驟升可發生肺泡破裂。多個肺泡破裂融合成肺大泡使肺泡壁毛細血管受壓,血液供應減少,肺組織營養障礙,炎癥引起肺泡壁彈性減退,最后形成阻塞性肺氣腫。
目前還認為肺氣腫的發生還與遺傳因素有關。正常人血清中a1--抗胰蛋白酶的效價可隨炎癥加劇而相應增加,以保護肺組織不致受過多的蛋白分解酶破壞,缺乏a1抗胰蛋白酶的人,當肺部有炎癥時,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蛋白分解酶可損害肺組織而發生肺氣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