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向胃外移出,居于胃外,稱為胃粘膜脫垂prolapse of gastric mucosa。最常見胃粘膜脫垂入十二指腸。原因有(1)由于發育或常見的胃竇炎引起的胃粘膜增生,變長的粘膜易向十二指腸脫垂。(2)幽門前區功能障礙,粘膜可被擠向十二指腸。
臨床表現:多數為上腹不適或呈間歇性上腹痛,可隨體位改變而減輕。
胃黏膜脫垂癥多見于30~60歲的男性。病情較輕時可能無癥狀,或僅有腹脹、暖氣等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出現中上腹部隱痛、燒灼痛甚至絞痛,有時進食可使疼痛加劇,一般在飯后半小時左右出現,服堿性藥物有時可以使疼痛緩解。此外,還常伴有消化不良癥狀,如反酸,燒心不佳、食后不易消化、反胃、嘔吐,惡心等。
癥狀的出現常與患者體位有關。如右側臥位時容易發生,左側臥位時則較少,甚至不發生。發生幽門梗阻的患者,或持久性黏膜脫垂發生嵌頓時,則出現嚴重的惡心、嘔吐,或持續性上腹部劇痛。如果脫垂的黏膜發生糜爛或破潰,則可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而出現黑便、嘔血,在出血前數日或數小時大多有惡心、嘔吐的現象。
治療護理:保持心情舒暢。情感因素對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響,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都會造成胃的強烈蠕動,誘發胃黏膜脫垂或加重病情。因此日常要保持良好的情緒,幫助胃腸系統的正常運轉。
注意少食多餐,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有刺激性和難以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于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并要做到戒煙少酒,以減少對已受損的胃黏膜的再度傷害。
積極治療胃竇炎等疾病。由于胃竇炎等疾病是引起胃黏膜脫垂癥的主要因素,治療胃竇炎等也就成為胃黏膜脫垂癥防治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