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index: level
Filename: models/question.php
Line Number: 595
受飲食結構、生活環境改變等諸多因素影響,我國5至12歲兒童抽動癥發病率最近10年來增加了5至6倍。抽樣調查表明絕大多數患兒因家長對該病缺乏認識,治療延誤。國濟抽動多動癥專科指出,家長帶孩子來看病,問從什么時候出現抽動癥狀的?大多數說不出來。更有不少家長在發現孩子抽動癥狀嚴重后,誤以為是結膜炎、咽炎,還有家長聽信虛假廣告,反正走了不少彎路。
多動癥和抽動癥是兩種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其中抽動癥屬于神經椎體外系功能缺陷。主要表現為:
從眼肌、面肌開始,出現眨眼、搖頭、擠眉,繼則聳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或扭動肢體、軀干,常不由自主地發出“哼”、“啊”、“咳”等異常聲音,往往被大人斥責為“裝怪相”、“鬼眨眼”,嚴重時出現不由自主的污穢言語。這些動作反復發作,無法自控,若失治誤治,呈漸進性加重,出現心理障礙,有的繼發性精神異常、強迫癥等。 多動癥屬心理障礙性疾病,患兒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學習和行為及性情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專心,上課小動作多,好說話,任性沖動,不服管教,嚴重者有偷竊,說謊,打架等行為。
患有抽動癥和多動癥的孩子,由于不由自主地抽動、多動,導致注意力分散,有些患兒上課時為努力控制自己的發聲抽動,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師的講課上,因此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同學、老師不理解的歧視或嘲笑,會使患兒更不喜歡上學,甚至厭學、逃學。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患兒不但難以建立自尊、自信、健全的人格,部分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還可出現品行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