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省、市、縣醫保、工傷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 醫院動態 > 罕見后腹膜巨大腫瘤成功切除
罕見后腹膜巨大腫瘤成功切除
時間:2013-02-21 16:44來源:求醫網
今年63歲的寧某,家住衡陽縣井頭鎮,在家務農的她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棲”簡簡單單的日子,可不幸的厄運卻悄然降臨她身上,今年7月份,她在一次無意中的體檢被發現右腎巨大腫瘤,考慮惡性腫瘤并淋巴結轉移,由于腫瘤巨大且壓迫到了腹部大血管下腔靜脈,醫生告訴她已經是晚期了,無法手術治療了,這對寧新忠一家無疑是炸開了鍋一樣,既往寧靜的日子不再平靜了。拿著醫院的“死亡判決書”,寧某萬念俱灰,準備回家準備得過且過,準備后事了,后來聽鄰居說南華大學附二醫院泌尿外科國內優秀專家羅志剛教授技術高超,手術精湛,懷著最后一線希望,患者及家屬慕名來到我院,院長羅志剛教授及泌尿外科腫瘤專家汪翼博士熱情接待,經過認真詢問病史,仔細閱片后,制定治療方案,由于腫塊巨大,為了降低術中大出血機率,決定先行右腎動脈栓塞術,再做右腎癌治療術,同時由于腫塊累及腹部大血管下腔靜脈,術中可能需行下腔靜脈切除人工血管置換術。
治療在計劃中進行著
7月10日中午患者在放射科成功實施右腎動脈栓塞治療術,手術進行很順利。而7月11日的手術則是一場充滿著懸念的驚悚劇。
早上八點患者被推進手術室,羅志剛教授、汪翼博士、龍向陽副主任醫師緊接著也進了手術室。切開各層組織,術中手術難度超過了術前預測:
由于腫塊巨大且與下腔靜脈致密粘連,局部地區腫瘤已經包裹了下腔靜脈,術中無法將血管游離出來,如果要完成手術,**行下腔靜脈切除,置換人造血管;這種手術牽涉到了下腔靜脈阻斷,也就是下半身的血液沒有血管回流,因此手術的難度與風險超過了普通手術。一般來講,這種手術的完成需要行體外靜脈轉流,也就是卵助建立的人工血管回流通道,幫助下半身的血液回流,這樣的話手術時間大幅度延長,并且血液回流需要許多的管道以及專門的體外循環機,使用較大劑量的抗凝劑,而這一切都是加大手術風險的因素。
同時術中還發現左腎靜脈也有部分受累,假如處理不好將會導致雙側腎功能喪失從而發展成尿毒癥,進一步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及風險。
面對如此難題,終止手術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也不會有太多的非議。但是,手術組的成員絕不輕言放棄。因為他們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在晚期腫瘤手術的大血管的處理經驗,他們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他們有嫻熟的手術技巧,因為他們可以在一小時以內完成血管的切除置換,這樣可以避免形體外轉流,這對于減少手術風險與術后的并發癥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征得病人與家屬的理解與同意以后,他們開始挑戰了具有世界水平的高難度泌尿外科與血管外科的組合手術----治療性腎切除加無體外轉流下腔靜脈置換左腎靜脈人工血管吻合術。
手術組醫師羅志剛教授、汪翼博士臨危不懼,經過數小時的“浴血奮戰”,成功切除了右腎以及巨大腫瘤以及被腫瘤累及的下腔靜脈和部分左腎靜脈,同時在手術室待命的血管外科主任熊國祚副主任醫師上臺配合僅用三十分鐘就完成了下腔靜脈置換與左腎靜脈人工血管重建吻合術,充分保護了左腎功能,也沒有引起大的身體血流動力學的障礙。手術的關鍵環節順利度過。
下午三點,隨著傷口最后一針縫合完畢,標志著這臺挑戰極限的手術順利完成。羅志剛教授、汪翼博士等醫務人員臉上終于露出了舒展的笑容。
經過泌尿外科一區全體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目前患者已經順利康復出院。寧某一家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術后,通過網絡搜索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證實后腹腔巨大腫瘤壓迫侵犯下腔靜脈,在無體外轉流循環下行巨大腫瘤切除及超長下腔靜脈置換及腎靜脈重建術,尚未發現類似報告。
這臺手術的成功,標志著南華附二醫院在泌尿系統腫瘤的外科治療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