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醫院始建于1951年,擔負著全市100余萬人民群眾的醫療、預防、保健、急救、康復、醫學科研和全市衛生人員的專業技術人員技術培訓工作任務... [ 詳細 ]
調查和處理
時間:2012-11-01 11:23來源:求醫網
1.接到報告后有關人員應迅速到達事故現場,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領導及相關專業人員應攜帶與處理事故有關的應急器材,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現場。
2.確定事故性質,對放射事故還是核事故,是哪一級事故,受輻射人員的基本情況;目前人員的身體損傷程度等,并采取相應措施。
3.為保證放射事故和核事故應急工作人員健康安全,要對應急工作人員進行個人劑量監測,應通過直讀式劑量計了解自己累積劑量。
4.對事故區內參與搶救和執行任務的有可能遭受大劑量輻射人員,應配備報警式個人劑量計,對可能遭受嚴重放射性污染人員,應間隔持續監測他們體表和眼袋的污染水平,以防止燒傷,根據實際需要應急工作人員應佩戴兩個量程的個人劑量計。應急工作人員中應有專門劑量監測人員。
5.對突發的大型3級核事故救助人員和廣大居民應盡快服用穩定性化合物如碘化或碘酸鉀,以減少甲狀腺損傷。
6.對2級以下丟源事故應盡快組織當地防護人員查找丟失放射源。并根據輻射源強度和受輻射人員的多少,逐級上報衛生行政部門和公安部門。
7.凡接觸放射源的人群都**進行劑量估算和醫學檢查。
8.對輻照裝置發生卡源、誤入輻射室等事故的單位,應立即停止工作,組織核物理、防護專家參與事故處理的全過程。并對受輻射人員立刻送醫院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外周血象,淋巴細胞鏡下核計數、受輻射劑量較大的做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分析,并估算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