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縣人民醫院成立于1923年。一度曾冠名“江蘇省江蘇醫院”。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發展,現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康復為一體的縣級綜... [ 詳細 ]
省衛生廳領導來我院調研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
時間:2012-11-09 11:35來源:求醫網
12月28日,省衛生廳醫政處處長李少冬來盱眙調研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曉紅、市衛生局副局長蔣藝萍、醫政處處長談慶、縣衛生局局長李堅、副局長許軍等陪同調研。
院長張衛東認真匯報了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情況和我院近年來的改革發展成就及下一步的改革發展目標。李少冬一行參觀了重癥監護病房、手術室、供應室及正在建設中的新區醫院。他充分肯定了我院作為全省首批15家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醫院所做的工作,特別是在構建科學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模式、不斷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等方面思路清晰、目標明確、亮點紛呈。他表示省衛生廳將積極支持我院的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希望我院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為契機,積極探索新的運行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和重點專科建設,實施便民惠民措施,讓老百姓在醫療改革中得到更多實惠。
我院按照上級政府和主管部門要求,結合衛生部開展的“三好一滿意”、“優質醫院創建”、“優質護理示范工程”等活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硬件投入,創新服務措施,優化就醫流程,加快實施臨床路徑和單病種收費,強化績效考核,取得了較好成效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下,我院從2009年起著手籌建新區醫院,該項目位于盱眙縣經濟開發區,占地面積160.6畝,預計總投資5億元,總建筑面積12.9 萬平方米,按三級醫院建設標準整體規劃設計,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自2010年8月開工建設,計劃投入3億元,主要建設門急診大樓、外科住院樓、感染病區及相關輔助用房,建筑面積約7.1萬平方米,目前工程正在有序推進,1#病房樓主體即將封頂,急診醫技樓現已結構封頂,預計2012年底竣工。
加大硬件投入。投資300多萬元對門診樓和醫技樓進行改造,增添了候診椅、空調、電子屏等設施,為病員營造優美舒適的診療環境。投入2000多萬元購置了1.5T磁共振、 DSA、熱療機、膽道鏡、宮腔鏡等先進醫療設備,拓寬了診療范圍,為臨床診斷、科研攻關、專科建設及新服務開展提供了有力地保證。
實施集團化管理。我院今年初與全縣23家鄉鎮衛生院簽訂了《集團化管理合作協議》,定期選派臨床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干到鄉鎮開展坐診、查房、疑難病例討論、手術示教、學術講座等,幫助鄉鎮衛生院提高管理、醫療、科研和醫學教育水平。同時,建立檢驗、功能檢查報告互認制度,開設醫技檢查和住院病人綠色通道,減輕患者負擔。合作雙方嚴格執行醫療規范,堅持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康復期病人在鄉鎮診治;疑難、危急重癥病人轉往我院救治,待病情平穩后,再轉回鄉鎮衛生院做后期治療,為病人提供整體性、連續性醫療服務。全年共派出112人次到鄉鎮開展工作,診療病人3000余人次。實施集團化管理短短幾個月來,取得了明顯成效,進一步整合了全縣醫療資源,增強了優質資源利用率,方便了群眾就診,提高了社會滿意度。
積極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認真貫徹落實省衛生廳、市衛生局活動要求,緊密結合“創先爭優”、“醫療質量萬里行”、“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等專項活動,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強化教育培訓,提高人員素質,改進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進一步提升整體服務能力。獲淮醫文化節醫護人員急救技能競賽三等獎和詩歌征文一等獎。
深化院間協作。加強與省人民醫院、腫瘤醫院、口腔醫院、南京市鼓樓醫院、中大醫院、兒童醫院、胸科醫院、第一醫院合作。全年有96批216位專家來院開展坐診、查房、講座、手術示教,促進了專科建設和新技術新服務的開展,提升了整體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
開展抗菌藥物專項整治。組織全院“抗菌藥物臨床用應專項整治”學習班,提高人員思想認識。堅持開展門診處方點評,每月點評門診綜合處方100張,抗菌藥物處方300張,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藥物醫囑30份,嚴格控制抗菌藥物使用率。根據上級部門要求,將我院抗菌藥物由原來的70種控制在33種,達到了上級部門關于二級醫院抗菌藥物品種的規定標準。
實施臨床路徑和單病種限價。將近年來收治的病人情況進行認真調研,選擇多發病、常見病為預備病種,組織人員采集單例**費用、**費用、平均費用等數據,掌握這些病種的基本情況,制定了111種病種的臨床路徑表,然后按現有規定的價格計算出相應費用,累加后形成該病種的收費標準。實施臨床路徑和單病種限價收費后,規范了醫務人員的執業行為,減少了資源浪費及過度醫療,降低了患者住院日,提高了病人滿意度。
積極開展優質護理示范工程。制定實施方案和計劃,開展服務培訓,創新排班模式,科學使用人力,落實基礎護理,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截止12月份,我院12個護理單元已全部開展優質病房。制定“護理服務規范用語”,完善各項護理服務技術規范、技術標準及疾病護理常規,使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循。制定了《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百分考核方案》及住院病人滿意度調查表,對優質護理服務進行有效評價。將分級護理服務項目公示上墻,自覺接受病人監督。加大對優質示范病區的人力資源配置,近兩年新**了100多名護士,保證A類優質病區床護比大于0.5,B類優質病區床護比大于0.4。六是組織“和諧醫院演講比賽”、 “護士禮儀服務競賽”等一系列活動,增強了醫護人員服務意識,規范了服務行為。
加強信息化建設。先后投入450余萬元,完成了信息中心機房建設及主干網絡硬件的升級改造和門診樓網絡改造。新增兩臺服務器、兩臺光纖存儲、兩臺網絡核心交換機,配置了近 170臺工作站;購置了一套現代化的醫院信息系統管理軟件,建立了門診醫生工作站、住院醫生工作站、一卡通管理系統、門診分診叫號系統、檢驗信息系統、檢查報告信息系統、合理用藥系統、成本核算系統等,在淮安市衛生系統**實施電子病歷系統。信息系統投入使用后,規范了管理流程,大幅度提高了管理數據的準確性和實時性,使藥品、耗材從采購、庫存、劃價、發藥等實現了全過程監控,堵塞了漏洞;加強了掛號、病歷、處方的管理,強化了對醫務人員的考核管理,減少了處方的流失;規范了醫療文書和醫療行為,提高了工作效率。
創新服務模式。實行了FOH一體化服務模式,成立醫療服務部,組建了便民服務中心,**了20名中專學歷護理人員,在門診大廳、住院大廳、急診大廳分別設立便民服務臺,并相互保持聯絡形成一體化服務。對門診患者:主動上前提供幫助,對危重、行走不便的無助患者協助其掛號、引導其就診,需要住院的患者,與住院大廳便民服務臺交接。對住院患者:負責特需患者入院引導、協助其辦理住院手續,并與相應病區聯系,提前訂好床位,讓患者省心;為特需住院患者提供陪檢等。對急診患者:實行24小時值班制,引導陪同患者就診、檢查、辦理住院手續。對出院患者:幫特需患者聯系車輛護送回家。在門診大廳設有值班主任和導醫臺,開展一站式服務,優化了服務流程。實行“一卡通”服務,為患者辦理“盱眙縣醫院就診卡”,病人信息可長期保存,同時患者可在卡內充值,簡化了繳費流程,基本杜絕了病人就診“三長一短”現象。實行候診叫號服務。在門診、功能科室實行候診叫號,方便患者有序就診。在門診、住院大廳設立“病員觸摸式電腦查詢系統”,方便病人及時查詢住院費用。實行急診綠色通道24小時值班制,120急救電話接通后,救護車和救護人員5分鐘內出診,急診病人送達后,5-10分鐘內救護人員到位處置;院內急會診全部在15分鐘內到位。對危急重癥病人實行“先檢查、先治療、先住院,后辦手續后繳費”的三先一后政策。推行院長科室聯系點制度,幫助臨床科室解決實際問題。開展多形式預約掛號,取消預約檢查,縮短病人等候時間。專家門診實行全日制,方便病人就診。全面開展出院病人回訪,廣泛收集患者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工作。
強化績效考核。我院在第二輪人事與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了績效分配方案,按照“按勞分配、績效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采取分類考核,將全院科室分為臨床科室、醫技科室、醫輔科室和管理科室四大類,專門成立了考核辦,負責對全院各科室進行考核,每月考核結果以報表形式反映,使醫院經營管理的整體情況得到量化,醫院管理者每月通過報表可以明確掌握各科室需要提高和重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