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告訴你細菌性陰道炎的防治方法
時間:2016-05-10來源:求醫網
細菌性陰道炎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疾病,該病是女性朋友身上比較多發的,這種疾病的出現不但給女性朋友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還會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專家提醒患者,及時的防治是很關鍵的,臨床上,防治細菌性陰道炎的方法是非常多的,下面就讓專家告訴你細菌性陰道炎的防治方法,希望下面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養成便前洗手的好習慣:調查發現,人的雙手粘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如衣原體、支原體等,它們可通過解便這一環節侵入尿道引起感染,所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來防治細菌性陰道炎是至關重要的。
講究個人衛生:防治細菌性陰道炎要勤洗澡,不提倡洗盆浴,衣物要單獨存放;要經常換洗內褲,特別是新內褲或長久不穿的內褲,穿之前要清洗晾曬;穿透氣好、吸濕性強的棉織品內褲,盡量少穿緊身褲或牛仔褲,多穿透氣性好的裙裝,這對保護女性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治療:治療細菌性陰道炎要消除易感因素。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搔抓。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效果很好。勤換內褲,并用溫水進行洗滌,切不可與其他衣物混合洗,避免交叉感染。陰道的弱酸性環境能保持陰道的自潔功能,正常人為3.7~4.5,因此用Ph4弱酸配方的女性護理液除了適合日常的清潔保養外,治病期間使用嬌妍弱酸配方的女性護理液對引起細菌性陰道病的菌群紊亂有作用。外出如廁時要用女性衛生濕巾拭干外陰,保持外陰干燥,以遏制有害細菌的生長。
中醫治療:
1.濕濁下注型細菌性陰道炎
癥見:帶下量多,色白,質黏,有腥味,陰中下墜腫脹,腹脹納呆,便溏,舌質淡、苔白膩,脈濡。
治法:健脾利濕止帶。
方藥:黨參、蒼術、白術、茯苓、山藥、生苡仁,陳皮、欠實。
中成藥:白帶丸。
2.肝郁脾虛型細菌性陰道炎
癥見:帶下量多,色黃白,質稠,或腥臭,陰中灼熱墜脹,心煩口苦,體倦乏力,納差便溏,舌質紅、苔薄膩,脈弦細。
治法:疏肝清熱,健脾利濕。
方藥:丹皮、白芍、白術、茯苓、生苡仁,柴胡、梔子、澤瀉、黑芥穗、車前子(包),生甘草。
中成藥:加味道遙丸。
細菌性陰道炎的防治方法是有很多種的,只要患者選擇一種適當的方法就可以了,每位細菌性陰道炎患者都要遵循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希望上述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查看更多關于專家告訴你細菌性陰道炎的防治方法的相關常識>>
婦產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性痛經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 細菌性陰道炎治療方法 |
- 細菌性陰道炎病因 |
- 細菌性陰道炎飲食 |
- 細菌性陰道炎專家 |
- 細菌性陰道炎醫院
- 細菌性陰道炎治療指南 |
- 細菌性陰道炎癥狀 |
- 細菌性陰道炎檢查 |
- 視頻 |
- 細菌性陰道炎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