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痔一般要做哪些檢查
時間:2015-02-09來源:求醫網
內痔診斷之前需要進行詳盡的檢查,醫生才能做出判斷,并且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那么一般痔瘡患者需要做的檢查又有哪些呢?主要的檢查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的人為檢查,當然這種檢查一定會存在一些不足甚至可以說是缺點,還有一種就是儀器檢查,相對而言這種方式是比較有科學依據的。下面就針對這兩種方式進行介紹。
電子肛腸成像檢查系統,采用醫用視頻攝像技術,打破傳統肛腸鏡檢查的弊端,醫患在檢查過程中可同時觀察到病灶部位,并可將病灶鎖定后打印成像,亦可放大觀察,可對肛腸內部深層病灶部位進行圖像采集,實時診斷,讓醫患雙方清晰、準確、直觀地了解病情,避免誤診、漏診。同時為治療前后進行比較提供可靠依據,幫助患者了解病情選擇治療方案,避免因傳統人為檢查帶來不足而造成病情延誤。
檢查范圍
1. 痔瘡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2. 便血原因不明需要判斷。
3. 肛瘺及痔瘡的分類和分型。
4. 痔瘡術前準備確定治療方案。
5. 為手術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依據。
6. 痔瘡術后復查,判斷手術效果。
7. 不明腫物的分析判斷。
一般還有比較直觀的人為檢查,需要注意的就是檢查的體位:
(1)側臥位:通常采用左側臥位,有時因患者身體的原因或診治的需要,亦可采用右側臥位。正確的側臥位姿式是臀部靠近床邊,上側的髖膝各屈曲90度,下側髖膝屈曲成45度。此體位適用肛門直腸小手術或病重、年老體弱患者的檢查。
(2)膝胸位:患者雙膝屈起,跪伏床上,肘關節緊貼床鋪,胸部盡可能下壓,臀部抬高。這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查體位,但不能持久,病重或老年體弱者不宜采用。
(3)蹲位:患者下蹲作深呼吸,用力增加腹壓,作排便狀,適用檢查直腸脫垂、直腸息肉、痔脫出和直腸腫瘤位置稍高的患者。
當患者去醫院進行檢查了以后,一般來說醫生都會在診斷結果出來以后寫一份診斷報告,并且他們會根據這份診斷報告來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也就是說這些治療方法算的上是專屬的,畢竟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患病程度也有所不同,如果盲目的用同一種方法進行治療,說不定有的病患病情并不能得到緩解,所以檢查這一步驟是十分重要的,它關乎了病人的治療方案。內痔患者一定要及早去醫院檢查,以免耽誤病情。
查看更多關于內痔一般要做哪些檢查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