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于治療產褥期乳腺炎的方法有哪些
時間:2017-03-14來源:求醫網
常用于治療產褥期乳腺炎的方法有哪些?產褥期乳腺炎屬于婦產科疾病之一,其類型比較多,一般會出現乳房腫塊、疼痛等情況,出現這種情況后,要及時對癥治療,那么,常用于治療產褥期乳腺炎的方法有哪些?其治療方法比較多,下面小編就來進行一下詳細的解答,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產褥期乳腺炎要促進乳汁排空:
產褥期乳腺炎患者當感到乳房疼痛、腫脹甚至局部皮膚發紅時,要勤給孩子喂奶,讓孩子盡量把乳房里的乳汁吃干凈,必要時可用抽吸的方法排空乳房。當炎癥加重,皮膚水腫,硬而發燙,呈紫藍色,乳頭水腫。腋窩處有腫痛的硬結,以致手臂不能靠到軀干,這是副乳腺泌乳過度所致。應用手法擠奶,每天7~8次,每次盡量將乳汁排空,可用油木梳背部向乳頭方向輕輕按摩以疏通乳腺,必要時可請外科醫生幫助推拿,這是治療早期乳腺炎,防止產褥期乳腺炎的炎癥進一步發展有效的措施。
對癥治療產褥期乳腺炎:
中期產褥期乳腺炎治療重點消散腫塊、避免化膿傳染,很多產褥期乳腺炎病人失去早期治愈的有利治愈時機,形成了炎性腫塊,多與早期大劑量抗菌素使用有關。中藥以疏肝清熱、活血消腫散結為主。可做熱敷進行輔助治療,局部熱敷能起到消炎鎮痛效果。若局腫脹明顯者可用 25%的硫酸鎂濕熱敷。同時產褥期乳腺炎患者在每3至4小時一次沿乳根至乳頭方向按摩8至10分鐘,并盡量擠凈乳汁或輔以吸乳器吸出。
手術治療產褥期乳腺炎:
已形成膿腫者,由于乳房解剖結構的獨特,破壞乳房組織的程度較之表面體檢的結果要嚴重得多。病情較重的產褥期乳腺炎患者,宜在手術室在全麻下切開引流。切口應考慮美容及防止切傷乳腺管。乳房后膿腫或乳房下側的深部膿腫,應在乳房底線上作弧形切口,手指深入膿腔,破壞許多小腔的隔膜,使之貫通一起,膿液作細菌培養,置入一膠管或橡皮條引流,或緊填無菌凡士林紗條,覆無菌敷料,加壓包扎,以減少傷口滲血,產褥期乳腺炎患者二三天后取出引流條更換敷料,并繼續抗生素治療7~10天。
“常用于治療產褥期乳腺炎的方法有哪些”的文章內容介紹至此,看過的患者會熟知了。產褥期乳腺炎患者在治療時,切忌不可病急亂投醫,選擇正規醫院就診才能保證臨床治療效果,盡早遠離疾病困擾。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常用于治療產褥期乳腺炎的方法有哪些的相關常識>>
婦產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性痛經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 產褥期乳腺炎治療方法 |
- 產褥期乳腺炎病因 |
- 產褥期乳腺炎飲食 |
- 產褥期乳腺炎專家 |
- 產褥期乳腺炎醫院
- 產褥期乳腺炎治療指南 |
- 產褥期乳腺炎癥狀 |
- 產褥期乳腺炎檢查 |
- 視頻 |
- 產褥期乳腺炎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