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治性癲癇(頑固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的治療方法
癲癇病的治療原則優選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分單藥治療和多藥聯合治療兩種。對于初次發作者應該行單藥治療。有70%-80%的患者通過藥物治療可以控制病情。余下30%-20%患者單藥或者多藥聯合治療沒有效果,這部分患者病情,我們稱之為藥物難治性癲癇。為什么有20%-30%的患者藥物治療無效呢?回答這個問題,要從藥物難治性癲癇病因說起。
(1)醫源性原因
醫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診斷錯誤,對發作類型判斷失誤,藥物劑量不當,對發作誘因(發熱、勞累等)的預防不足,治療不及時或過早減停藥物,醫生對患者及其家屬指導解釋不夠,醫患之間缺乏有效配合。
患者方面的原因:不合作,不能按時定量用藥,對抗癲癇藥物一知半解,顧慮重重,自行減停藥物等。患者以為藥物有不良反應,斷然停藥。藥物的不良反應有6個方面,副反應(side reaction)由于藥理效應選擇性低,涉及多個效應器官,當某一效應用作治療目的時,其他效應就成為副反應(通常也稱副作用)。毒性反應(toxic reaction),后遺效應(residual effect),停藥反應(withdrawal reaction),就是突然停藥后原有疾病的加劇,又稱回躍反應(rebound reaction),例如長期服用可樂定降血壓,停藥次日血壓將激烈回升。最后是變態反應(allergic reaction),是一類免疫反應。
(2) 疾病本身的原因
導致難治性癲癇的主要因素有癲癇發作類型、發作次數、嚴重程度、發病年齡、原發病、腦電圖表現及治療時機等。驚厥發作頻繁、發作程度嚴重、發作持續時間長、發病年齡早、原發性疾病嚴重、腦電圖背景波不正常和治療時機晚等,均易導致難治性癲癇。有2-3項危險因素者,10%可能發展為癲癇,復發次數越多,以后轉變為難治性癲癇的比例越大。
一種疾病的康復是醫患雙方之間的事情,醫生能做的是盡力而為,不留遺憾。效果要看患者本人身體狀況和服藥是否依從等多方面原因。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 友情鏈接:
- 難治性癲癇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