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胰腺的發(fā)病機制
時間:2015-03-04來源:求醫(yī)網(wǎng)
異位胰腺可見于腹腔的任何部位,以十二指腸最多見,約占27.7%;胃次之,約占25.5%;空腸約占15%;回腸與Meckel憩室約占3%;偶爾也可見于膽囊、膽管、肝臟、脾臟、腸系膜、大網(wǎng)膜、模結腸、闌尾、臍孔等處。發(fā)生在胃部的異位胰腺,50%以上位于遠側半胃,主要在胃前、后壁和大彎側,幽門前區(qū)比胃竇部稍多。在十二指腸者,主要位于乏特氏(Vater)乳頭以上,尤以十二指腸球部較多見。丁士海等綜合國內文獻報道67例異位胰腺的所在部位:胃33例,占49.8%(其中胃竇部28例,為84.8%,胃體部5例,15.2%);十二指腸8例,占11.9%;空腸15例,占 22.4%;回腸8例,占11.9%;其他還有膽總管、升結腸、胰周脂肪組織各1例。
異位胰腺組織大多數(shù)呈淡黃色或淡紅色,單個分葉狀結節(jié),偶見多個。異位胰腺組織的直徑多為1~2cm,6cm以上者極為少見。常埋藏于胰腺以外的器官中,如位于胃腸道壁內,則多位于粘膜下。丁士海綜合文獻報道 29例,其中粘膜下層14例(48.3%),漿膜下層6例(20.7%),粘膜下和肌層內4例(13.8%),肌層內3例(10.3%),漿膜下、肌層和粘膜下層內2例(6.9%)。異位胰腺外觀形態(tài)與正常相似,但無被膜,不能剝離。其中央稍凹陷,常有胰管開口。顯微鏡所見為正常胰腺組織,有腺泡、異管等小葉結構,約1/3的病例可見胰島。有時異位胰腺組織可發(fā)生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囊腫、腺瘤或腺癌。
查看更多關于異位胰腺的發(fā)病機制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