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腦疝的四大主要因素
時間:2015-03-05來源:求醫網
大家對腦疝一點也不陌生吧,有很多的人都知道腦疝,但是大家對腦疝也存在著許多的疑問,有些患者不知道腦疝的是有什么因素引起的,有的人不知道腦疝的分類,還有的人不知道腦疝好發部位,今天小編為大家準備了腦疝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到大家。
形成腦疝的四大主要因素
(一)顱內壓增高是發生腦疝的先決條件
因為多種原因、比如顱腦損傷、顱內腫瘤、顱內炎癥、腦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中毒或者其他的原因造成的腦缺氧、腦水腫等所產生的顱內壓增高是引腦疝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說腦疝的患者一定有顱內壓增高、腦疝是顱內壓增高的最終結果。
(二)腦疝的發生與顱內壓的高低及其增高的速度有關
一般說來,顱內壓力越高越易發生腦疝,但顱內壓的高低只是發生腦疝的重要因素之一,腦疝的形成還與顱內壓力增高的速度有關。
在顱內壓緩慢增高者,顱內常可以較好地適應代償,雖壓力達到相當高度卻不一定發生腦疝;
相反的是,在顱內壓急速的增高患者,雖然壓力增高不怎么明顯,但是可以形成腦疝,有人說,在急性顱內壓增高的時候,當腦脊液壓力達到220 mm,就會可出現小腦扁桃體疝。
而在慢性顱內壓增高病例,腦脊液壓力有時高逃850 mmH2O,并未有小腦扁桃體疝形成。
(三)腦疝的發生與顱內病變的部位有關
由于大腦半球各腦葉的解剖部位及受壓后各腦葉移位的情況不同,其中颥葉占位性病變最容易發生腦疝,而彌漫性腦水腫、腦腫脹及矢狀竇旁腦膜瘤則較少發生。
(四)腦疝的發生與顱內的解剖結構有關
顱內的某些解剖結構如小腦幕切跡、枕骨大孔等在顱內壓增高時是阻力較小的部位.當顱內占位性病變發展到顱內再無代償余地時就可擠壓某此部位的腦組織向這些阻力較小的部位移動而形成腦疝,其中小腦幕切跡是形成顳葉鉤回疝的部位,而枕骨大孔是形成小腦扁桃體疝的部位。
查看更多關于形成腦疝的四大主要因素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