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狀胬肉的術后表現
時間:2015-03-05來源:求醫網
翼狀胬肉多發生于室外工作者。可能與風沙、煙塵、陽光、紫外線等長期刺激有關。
臨床上翼狀胬肉大致有:初發胬肉(又分結膜期和角膜前期)、進展胬肉(角膜后期)和術后胬肉(又分治愈胬肉和復發胬肉)三類。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術后胬肉
1、成功手術胬肉切除自家帶蒂結膜移植兩年后。在比較潔白而透明的結膜植征底部,2至3米來自半月皺襞的粗血管進入植片后,在接近角膜緣處結成寬松的血管袢,肉眼難以辨認。無血管部位,植片平坦,但基質層仍可見片狀或云朵狀混濁,混濁區內側可見由白點聚集而成的白色條帶。
2、術后復發胬肉(第三次胬肉切除手術后一個月)外觀上,淚阜至角膜緣的距離明顯縮短。胬肉區組織形似血管瘤,呈丘狀隆起,其底與淚阜深部粘連,結成一體。“瘤體”的上下結膜極度充血直達下下穹窿,下瞼內眥部已形成瞼球粘連。翻轉上瞼,見粘連由淚阜起始,經球結膜伸延到上穹窿,其形如梗。
查看更多關于翼狀胬肉的術后表現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