癰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19來源:求醫網
中醫治療癰應辨證施治,根據其癥狀,審其病程,劃分階段,同時結合部位及其熱毒的輕重,氣血的盛衰,年齡的大小等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按其病程可分為初期、潰膿期、收口期三個階段。
1)辨證選方
(1)實證
初期多由于感受濕熱風熱之毒,蘊積皮肉之內,以致氣血運行失常,氣滯血瘀之證,治宜散風清熱利濕,和營托毒為主,方用仙方活命飲加減。常用藥物如:當歸,赤芍、丹參、銀花、連翹、紫花地丁、陳皮、象貝母、炙山甲、皂角刺、生甘草。潰膿期,宜上方如黃連、黃芩、生山藥。收口期,上方合八珍湯。
(2)虛證
陰液不足,火毒熾盛型:滋陰生津,清熱托毒,方以竹葉黃芪湯加減。氣血雙虧,毒滯難化型:扶正托毒,方以托里消毒散加減。常用藥物如:黨參、生黃芪、焦白術、當歸、白芍、桔梗、皂角刺、茯苓、銀花、生甘草等。
2)外治法
①初期:實證用金黃膏或玉露膏,虛證用沖和膏外敷。
②潰膿期:上方均摻人八二丹或九黃丹;如膿水稀薄而帶灰綠色者,改摻入七二丹。若腐肉阻塞,膿液蓄積難出,可作十字形切開手術。
③收口期:用白玉膏摻生肌散。若瘡口有空腔,皮膚與新肉一時不能粘合者,可用墊棉法,加壓包扎,如無效時,則應采取手術擴創。
④若氣血兩虧,瘡形不起,亦可配合神燈照法或桑紫火烘法。
查看更多關于癰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皮膚科疾病
- 肛周濕疹
- 包皮過長
- 皮膚腫瘤
- 祛斑美容
- 過敏性皮膚病
- 痤瘡
- 小兒皮膚疾病
- 皮膚科疾病
- 黃褐斑
- 毛發移植
- 手汗癥
- 顏面潮紅
- 雞眼
- 日曬傷
- 腳氣
- 體癬
- 念珠菌病
- 汗管瘤
- 紫癜
- 毛囊炎
- 甲溝炎
- 黑痣
- 皮脂腺囊腫
- 多汗癥
- 胼胝
- 頭皮毛囊炎
- 掌跖膿皰病
- 癰
- 凍瘡
- 癢疹
- 結節性癢疹
- 天皰瘡
- 多形紅斑
- 萎縮紋
- 藥疹
- 黃色瘤
- 結節性血管炎
- 色素性蕁麻疹
- 尋常型牛皮癬
- 壓迫性蕁麻疹
- 連續性肢端皮炎
- 毛囊角化病
- 皮膚瘙癢
- 玫瑰糠疹
- 跖疣
- 股癬
- 過敏
- 人工性蕁麻疹
- 糜爛型腳氣
- 脫發嚴重
- 膿性指頭炎
- 奶癬
- 痣
- 干燥綜合征
- 淋巴管炎
- 暗瘡
- 白化病
- 白色糠疹
- 白癬
- 斑禿
- 瘢痕疙瘩
- 扁平疣
- 卟啉病
- 糙皮病
- 淀粉樣變病
- 多肌炎
- 蜂窩織炎
- 汗斑
- 汗皰疹
- 紅皮病
- 甲癬
- 甲周炎
- 腳癬
- 結節性紅斑
- 疥瘡
- 口周皮炎
- 口周濕疹
- 老年疣
- 老人斑
- 毛囊蟲病
- 膿皰瘡
- 皮肌炎
- 皮炎
- 千日瘡
- 丘疹
- 雀斑
- 妊娠癢疹
- 日光性皮炎
- 褥瘡
- 瘙癢癥
- 色汗癥
- 神經性皮炎
- 手癬
- 太田痣
-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皮膚脂溢性
- 外陰色素痣
- 夏季皮炎
- 癬
- 尋常疣
- 疣
- 脂膜炎
- 足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