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呆的發病原因都有哪些
一、癡呆的病因
腦部各種感染性疾病(35%):
癡呆為臨床綜合征,可由60多種疾病所致,其中最常見的是老年性癡呆(dementia of Alzheimer’s type,DAT或AD)占60%左右,其次為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aD)占10%~20%,腦部占位性病變,特別是額顳腫瘤占4%~5%,還有亨廷頓舞蹈病,帕金森病,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ick病,多發性硬化,腦積水,腦部各種感染性疾病,營養代謝性疾病等。
年齡(高齡)、低經濟水平等(25%):
導致癡呆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年齡(高齡),性別(女性),低教育水平和低經濟水平等,此外,近年的研究還發現,老年人孤獨感,缺乏工作和社交活動,文娛體育活動等亦為引起癡呆的危險因素,在上海地區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進行病例-正常對照研究后發現,興趣狹窄,缺乏鍛煉和活力,以及某些環境因素如經濟狀況低下等是癡呆的危險因素。
家族史(25%):
一些軀體疾病和家族史也是癡呆的危險因素。
二、根據病因及預后,可將癡呆綜合征大致分成三類:
1.不可逆的進行性癡呆,如AD。
2.可部分阻緩其發展的癡呆,如VaD。
3.可去除病因從而使癡呆進展減退乃至停止,如腦積水,腦部占位性病變,藥物中毒,甲狀腺功能減退,肝腎功能障礙,腦炎等。
三、癡呆的發病機制
人類的智能與腦的正常結構及生理功能有關,腦內有80億~200億個神經元和數以億計的膠質細胞,隨著生活經歷的積累和信息的獲得,每個神經元形成約10 萬個內在聯系的樹突和軸突,起信息傳遞和交換作用,是構成人類智能的物質基礎,正常智能是思維,想像,創造,分析及綜合能力的總和,以及與良好的視覺,聽覺,特殊感覺和瞬間感覺相互作用的結果,智能是學習能力的基礎,人年輕時學習能力最旺盛,但成年后每天要丟失數以萬計的神經元,65歲時約丟失30%的神經元,智能隨年齡而減退。
癡呆可由60多種疾病所致,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共同特征都是腦的正常結構及生理功能受損,相當部分癡呆病因尚未完全明了,部分屬于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而癡呆病因較清楚的腦部疾病,則多數不屬于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如全身性內科疾病引起的代謝,中毒和腦部外傷等。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 友情鏈接:
- 神經內科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