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疾病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4來源:求醫網
1、健脾益腎,固攝精微
蛋白質是人體的精微物質,泌尿外科疾病在中醫范疇中尚無恰當的病名,對泌尿外科疾病的出現目前多從精微物質的異常外泄角度探討。“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脾主統攝升清,若腎虛不足,失于封藏,精關不固,精微下泄;脾氣虛脾不升清、脾失統攝,均可致精微下泄,蛋白隨小便外排而見泌尿外科疾病。尿中蛋白屬有形之物,若泌尿外科疾病遷延日久不愈,進一步耗及腎氣、損及腎陽,由于精血同源,還可導致血虛、陰虛,而見腎陽虛、腎陰虛諸證,故脾腎兩虛,精微失于固攝封藏是腎性泌尿外科疾病的主要病機之一。但對糖尿病腎病而言,病機又稍有不同。糖尿病腎病的原發病是糖尿病,屬于中醫學“消渴”之范疇,其始于肺胃陰虛燥熱,但隨著病程的遷延,在釀成糖尿病腎病的漫長病程中,燥熱之邪傷津耗氣日久,傷及脾腎,致氣陰兩虛,病變后期陰損及陽,累及陽氣生化不足終成陰陽俱虛之證。當糖尿病病變累及腎臟時,中醫辨證大多已屬腎虧陰陽兩虛階段。
由上可見,慢性腎臟疾病病程遷延,多為本虛標實之證,本虛以脾腎氣虛或脾腎氣陰兩虛、脾氣虛兼腎陰陽兩虛為主。針對其正虛之本治宜補脾益氣、強腎固精。脾氣虛者常用方劑有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湯、大補元煎等加減;脾腎氣陰兩虛者多用四君子湯和六味地黃丸(或參芪地黃湯)加減;腎陽虛者多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加減化裁。參考文獻健脾益氣藥使用頻率較高者有黨參、黃芪、茯苓、太子參、扁豆、山藥;滋補腎陰藥多用熟地、山萸肉、旱蓮草、女貞子、枸杞等;溫補腎陽藥常用附子、杜仲、淫羊藿、菟絲子、冬蟲夏草、巴戟天等。同時中藥的使用還要緊密配合患者服用的西藥,在服用大劑量激素的初期,宜配合滋陰補腎清火劑,如知柏地黃丸合二至丸,激素減量階段宜益氣滋陰,可用參芪地黃湯化裁,激素停用后可予金匱腎氣丸化裁調護。泌尿外科疾病日久難消者可加用芡實、金櫻子、蓮須等固澀攝精。
2、清熱化濕
就慢性腎病之標而言,濕熱邪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究其濕熱之源:①原發病中之水濕不解,留而為患;患者脾腎陽(氣)虛,水液運化、蒸騰無力,濕濁內生;淤血化水,血不利即為水,以上水濕潴留日久釀生濕熱。②患者因正氣不足,易反復外感濕熱毒邪。③過用辛熱助陽或不恰當長期使用激素,有助濕郁化熱之弊。濕熱內蘊,壅滯三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濁之能,精微不升而隨小便外泄則見泌尿外科疾病。故濕熱內蘊也貫穿于腎病泌尿外科疾病的演變過程之中。濕熱致病起病緩,病程長。濕性重濁、黏滯,濕熱蘊蒸纏綿難愈,與腎病病情遷延,泌尿外科疾病反復持續的特點相似。患者除有泌尿外科疾病外,還有胸悶嘔惡,食少納呆,困倦乏力,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證。
常用清熱利濕劑有五味消毒飲,常用藥物有土茯苓、車前草、苦參、地膚子、連翹、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黃柏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黃柏等藥不但有抗菌、抗病毒作用,也可以通過激發非特異性的免疫功能,遏制炎癥反應,從而改善組織損傷;車前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土茯苓等具有清除抗原,遏制過敏介質釋放,清除免疫復合,調整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
3、活血通絡
慢性腎病病程中淤血產生之原因:①腎臟疾病病變在腎小球,腎小球毛細血管網相當于中醫之絡脈,各種腎臟疾病其病理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腎小球系膜細胞及系膜基質增生,基底膜增厚,毛細血管腔閉塞,球囊粘連等都符合“血淤”的特征;②慢性腎病病程冗長,符合“久病入絡”“久病必淤”的傳統理論;③水腫日久,水濕停滯或濕熱壅滯,均可阻遏氣機,氣滯則血淤;④臟氣虛衰,推血運行無力,氣虛血淤。以上各種因素均可致淤血內生,使腎絡痹阻,精氣不能流暢,壅而外溢,精微下泄而見泌尿外科疾病。淤血既成之后,又常使泌尿外科疾病頑固難消,非活血化淤不可以取效。臨床觀察到很多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征患者有明顯脾腎氣虛指征,經補益脾腎治療后癥狀雖然有所緩解,但尿蛋白改善不理想,而在加用活血化淤藥后尿蛋白明顯減少。在糖尿病腎病中淤血阻絡更貫穿病程始終。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高糖高滲利尿狀態,血液濃縮,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加之代謝紊亂,高脂血癥,都使血液流變學異常,血液呈濃、凝、粘聚狀態,而且糖尿病腎病的重要病理變化-不同程度的腎小球、腎小管硬化,腎小球明顯萎縮,間質纖維化,此亦屬中醫“淤血”范疇。臨床觀察亦發現,糖尿病腎病患者舌質大多暗紅,暗紫或有淤點、淤斑,舌下絡脈迂曲,唇口發紺等淤血征象。
淤血既是腎臟疾病的病理產物,同時又是導致疾病加重的致病因素。現代實驗研究發現:腎皮質血流量在泌尿外科疾病高峰期和下降期與泌尿外科疾病嚴重程度呈顯著負相關,腎局部血流的減少可加重泌尿外科疾病的產生。淤血阻著,蛋白難消,治宜活血化淤。常在桃紅四物湯、血府逐淤湯、當歸芍藥散等方基礎上化裁,常用藥物有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益母草、丹參、地龍、僵蠶、蜈蚣等。研究發現活血化淤藥有改善腎循環,擴張腎血管,改善血液黏稠度,清除免疫復合物的作用,并能遏制腎小球纖維化,軟化或吸收增生性病變,達到恢復腎功能的目的。
4、疏風宣肺
腎病患者常因上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等誘因導致泌尿外科疾病加重或復發,病情纏綿,此種情況下必須針對誘因采取強有力的治療措施。若感受風邪,辨清屬風寒、風熱證而分別治之。風寒者宜祛風散寒,方用麻黃湯、荊防敗毒散加減,選用蘇葉、細辛、荊芥、防風等;風熱者治宜疏散風熱,方用銀翹散、桑菊飲,藥用板藍根、魚腥草、桑葉、連翹等,感染消除后泌尿外科疾病可減少或消失。并應注意多觀察患者咽喉,排除咽喉部隱性感染灶。平素體虛易感冒者加用玉屏風散益氣固表。
查看更多關于泌尿外科疾病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泌尿外科疾病治療方法 |
- 泌尿外科疾病病因 |
- 泌尿外科疾病飲食 |
- 泌尿外科疾病專家 |
- 泌尿外科疾病醫院
- 泌尿外科疾病治療指南 |
- 泌尿外科疾病癥狀 |
- 泌尿外科疾病檢查 |
- 視頻 |
- 泌尿外科疾病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