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科其他疾病之痛風的病因
時間:2014-12-26來源:求醫網
痛風也為內分泌失調的一種癥狀表現,原發性痛風一般都是由于患者的內分泌失調,導致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排泄障礙所引起。因而早日找準痛風的病因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或治療,達到治愈的效果。
痛風的病因不同,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痛風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礎上,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障礙所引起。繼發性痛風指繼發于腎臟疾病或某些藥物所致尿酸排泄減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腫瘤化療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
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是高尿酸血癥。正常成人每日約產生尿酸750mg,其中80%為內源性,20%為外源性尿酸,這些尿酸進入尿酸代謝池(約為1200mg),每日代謝池中的尿酸約60%進行代謝,其中1/3約200mg經腸道分解代謝,2/3約400mg經腎臟排泄,從而可維持體內尿酸水平的穩定,其中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均可導致高尿酸血癥。
1.原發性痛風
多有遺傳性,但臨床有痛風家族史者僅占10%~20%。尿酸生成過多在原發性高尿酸血癥的病因中占10%。其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謝酶缺陷,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HGPRT)缺乏和磷酸核糖焦磷酸鹽(PRPP)合成酶活性亢進。原發性腎臟尿酸排泄減少約占原發性高尿酸血癥的90%,具體發病機制不清,可能為多基因遺傳性疾病,但應排除腎臟器質性疾病。
2.繼發性痛風
指繼發于其他疾病過程中的一種臨床表現,也可因某些藥物所致。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紅細胞計數增多癥、溶血性貧血和癌癥等可導致細胞的增殖加速,使核酸轉換增加,造成尿酸產生增多。惡性腫瘤在腫瘤的放化療后引起細胞大量破壞,核酸轉換也增加,導致尿酸產生增多。
腎臟疾病包括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多囊腎、鉛中毒和高血壓晚期等引起的腎小球濾過功能減退,可使尿酸排泄減少,導致血尿酸濃度升高。藥物如噻嗪類利尿藥、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小劑量阿司匹林和煙酸等,可競爭性遏制腎小管排泄尿酸而引起高尿酸血癥。另外,腎移植患者長期服用免疫遏制劑也可發生高尿酸血癥,可能與免疫遏制劑遏制腎小管排泄尿酸有關。
引起痛風的病因只是內分泌失調癥狀的一小部分,除了痛風外,還有許多種其他的疾病體現,如甲狀腺系統疾病、肥胖癥、性腺系統疾病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是由于內分泌失調導致的,因而了解我們的身體,合理運動與膳食才能達到健康生活的目標。
查看更多關于內分泌科其他疾病之痛風的病因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內分泌科疾病治療方法 |
- 內分泌科疾病病因 |
- 內分泌科疾病飲食 |
- 內分泌科疾病專家 |
- 內分泌科疾病醫院
- 內分泌科疾病治療指南 |
- 內分泌科疾病癥狀 |
- 內分泌科疾病檢查 |
- 視頻 |
- 內分泌科疾病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