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內科其他之淤膽型肝炎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4-12-29來源:求醫網
近年來,中醫療法以其較小的副作用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使得人們更希望用中藥來治療一些疾病,比如說,淤膽型肝炎這種較為常見的肝病,那么淤膽型肝炎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淤膽型肝炎的中醫治療方法:
(1)急性淤膽型肝炎:病程短,黃疸輕(TBil<171μmo1/L,有濕熱見癥者,可用清利法。用茵陳蒿湯,該方三味藥,苦寒通泄,使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出,濕去熱清,則黃自退。若熱重于濕,可用梔子柏皮湯為治。
(2)慢性肝炎、肝硬化度(或)病程日久之急性肝炎淤膽型重度黃疸(TBi1>171μmo1/L),根據其瘀熱互結之病因病機,采用涼血活血法為治。
①選藥原則有三:
1)針對病因病機及重度黃疸的主要證型;
2)參照古代醫家治驗。
3)結合現代醫學重度黃疸發生機理,根據臨床及實驗研究對各個環節有作用的藥物。如具有遏制膽汁淤積因子、降低TXB2、PGF1α、ACE及血液粘滯度,肝臟微循環,加強膽紅素攝取、結合、轉運、彌散及排泄,同時有利膽、利尿、減少肝腸循環等作用的藥物。
②基本方:
以赤芍(重用)、丹參、葛根、瓜蔞、茵草、丹皮為基本方。
③加減:涼血活血重用赤芍,僅為基本治法,并不是每個病人都需將上述藥物全部列入方中,應視病情輕重、病人證型而加減,為了便于臨床應用,將加減法列后。
1、有心下停飲者,可與苓桂術甘湯并用。一般只取其中桂枝之溫化氣,茯苓之平走下,以消飲液,術草味甘有滋膩之弊,棄而不用。
2、有中焦虛寒者,可與理中湯并用。一般只取其中黨參、甘草;若系老年人,即使無中焦虛寒,伍用少許干姜,以佐赤芍之涼性,可減少胃脘不適。
3、有陽明腑實者,可與承氣湯并用。一般只取大黃、元明粉;若胃脘脹滿,可以萊菔子代替厚樸或枳實。
4、有皮膚嚴重瘙癢者,可加涼血祛風止癢劑,如丹皮、牛蒡子、浮萍、連翹、薄荷、綠豆、蠶砂。
5、有精神緊張、夜寐不實者,可重用丹參至30g。
6、有汗閉者,可重用葛根至30g,適當配伍解表發汗之品,如有表寒者用小劑量麻黃,體虛者可用生黃芪。
7、有嘔吐者,可加少許生姜或姜半夏。
8、有夾濕熱者,可加少許清熱利濕之品,一般用黃芩15g、白茅根15g即可。但有黃膩苔者,應辨清虛實,若系脾胃虛寒,濕久化熱,當針對病因論治,不可一見黃膩苔,即投以大劑苦寒之品。
9、有出血傾向者,可并用三七、水牛角粉,尤其是對慢活肝高黃疸,用之尤宜。水牛角苦咸寒,清熱涼血解毒。
10、有冷球蛋白血癥而引起的關節痛。瘀斑、皮疹等合并癥者,可加茜草(重用)、秦艽、豨薟。
通過上面的內容,我想大家對淤膽型肝炎的中醫治療方法有所了解了吧。知道了這些,患者的治療就會變得更加透明化,他們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根據自身條件加以調整,做到對癥下藥,讓人們可以輕松的達到預期的治療。
查看更多關于肝病內科其他之淤膽型肝炎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肝病內科疾病治療方法 |
- 肝病內科疾病病因 |
- 肝病內科疾病飲食 |
- 肝病內科疾病專家 |
- 肝病內科疾病醫院
- 肝病內科疾病治療指南 |
- 肝病內科疾病癥狀 |
- 肝病內科疾病檢查 |
- 視頻 |
- 肝病內科疾病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