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臍疝可根據其癥狀進行診斷
時間:2015-06-03來源:求醫網
嬰幼兒臍疝是新生兒時期的常見玻在出生后不久即可見到臍部有鼓起的圓形小腫塊,小的像櫻桃,大的像核桃,安靜或躺著時小腫塊可鼓得大而緊張。若用手輕輕壓回去,同時還可聽到“咕嘟”一聲,感到有一股氣從小腫塊里擠回肚子里去了。臨床可根據該病的臨床癥狀進行診斷。
嬰幼兒臍疝的癥狀屬先天性,多發生于1歲以下寶寶。多位于臍上方。出現在臍帶脫落后的數天或數周內,呈球形隆出。啼哭或掙扎時有內容物進入疝囊,平靜時回納腹腔。多屬易復性疝,嵌頓少見。
嬰幼兒臍疝癥狀較常見,多屬易復性疝,嵌頓少見。當啼哭,站立和用勁時,臍部膨脹出包塊,一般直徑1~2厘米,無其它癥狀,往往在洗澡,換衣時無意中發現。如果寶寶臍疝氣鼓起的小包包在5厘米以下,那么家長不用特別擔心。臍疝氣可隨寶寶年齡的增長,腹壁肌肉的加強而自然痊愈,之后也沒有什么不良影響。約有80%的寶寶在1歲以前痊愈,90%的寶寶會在2歲以前痊愈。
嬰幼兒臍疝鼓出的腫塊摸上去非常柔軟。看上去外表呈一球形或半球形,像核桃大小的腫物。其次,寶寶哭鬧得越厲害,腹壓就越高,臍疝氣也就鼓得更大更明顯,安靜或臥床時可消失。
查看更多關于嬰幼兒臍疝可根據其癥狀進行診斷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