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患者的日常保健措施
時間:2015-07-24來源:求醫網
猩紅熱發病后一周左右,皮疹按出疹順序先后消退,一般在2~4天退盡,病情嚴重的患者則一周左右才能退盡。猩紅熱患病后第一周的周末至第二周的初始,皮膚開始出現片狀脫屑,通常顏面和頸部脫屑為糠屑狀,軀干處脫屑為鱗片狀,手掌和腳底脫屑則呈現手套或襪套狀。猩紅熱皮疹消退后,不會在皮膚上留下任何疤痕和色素沉著,大多數患病患者隨著皮疹消退,體溫逐漸恢復正常。極少數猩紅熱癥狀嚴重,表現為高熱、抽風、昏迷、甚至休克。有時可并發心肌炎、腎炎、風濕熱、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對猩紅熱病人進行嚴格隔離,在猩紅熱流行期間,勿帶兒童出入公共場所。與猩紅熱有接觸史的兒童,可服預防藥,如大青葉或板藍根或貫眾,煎湯代茶飲。連服1周。猩紅熱病人臥室,保持安靜。室內溫度應在18-20℃為宜,濕度應在50%-60%之間,加強通風換氣,保持病室空氣新鮮,應垂掛窗簾、門簾建議為紅色。如無紅色者也宜深色為佳,禁絕一切穢氣、臭氣及其他難聞的怪味。嚴禁焚燒紙類、布類,因這種氣味可以使透泄正常的麻疹陷去,造成毒邪內陷的惡果,被褥要干燥潔凈。飲食要清淡,多飲開水。
急性期猩紅熱應臥床休息,較大兒童用溫淡鹽水含漱;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宜;皮膚保持清潔,可予爐甘石洗劑以減少瘙癢。患者一定要臥床休息,多喝白開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如冬瓜湯,取新鮮冬瓜500克和少許鹽,把冬瓜切成絲,放入鍋內加水慢火煨湯,湯好后加一點點鹽,適合小便短赤、口渴的猩紅熱患者;取適量白蘿卜,洗凈后切成絲。把切成絲的白蘿卜酌情加蔥油、白糖、鹽拌勻,適合發燒后食欲不佳的患者;楊梅舌明顯的患者,可服用參麥綠豆粥,方法為取沙參15克,麥門冬10克,綠豆500克,粳米50~100克,然后將沙參和麥門冬用水煎,取汁500毫升,與綠豆、粳米一起按常用的方法煨粥。
若猩紅熱患者為兒童,要將其指甲剪短,以防因搔癢而抓破皮膚。保持口腔清潔,咽部及時上藥, 猩紅熱病人衣服及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應加以消毒。猩紅熱病后還需隔離,至鼻咽部分泌物化驗兩次陰性,一般為6-7天。
查看更多關于猩紅熱患者的日常保健措施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