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癤患者要如何治療
時間:2015-08-05來源:求醫網
(一)早期局部熱敷或作超短波透熱等理療。外耳道癤的危害非常大,常引起牽引疼痛等癥狀,那么,目前,醫學上治療外耳道癤的方法有哪些呢,相信這是很多朋友都非常關心的問題,皮膚擦傷和潰瘍易致感染,挖耳是常見原因,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身體衰弱者易患本病和復發。高溫和濕度可降低外耳道抗感染能力,故在夏季易發病,常為葡萄球菌感染。
(二)嚴重者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鎮靜、止痛劑。
(三)局部用1~3%酚甘油或10%魚石脂甘油滴耳,或用上述液紗條敷于患處,每日更換紗條2次。慢性者可用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類(如強的松龍、地塞米松等)合劑、糊劑或霜劑局部涂敷。外耳道膿液及分泌物可用3%雙氧水清洗。
(四)癤腫成熟后及時挑破膿頭或切開引流。
(五)積極治療感染病灶如外耳道癤,診治全身某些有關疾病如糖尿病等。
此外,可用硫酸多粘菌素E及硫酸新霉素混合液滴耳,每次3滴,每日3次,共10d。1%~2%酚甘油或10%魚石脂甘油棉栓留置外耳道內,或局部涂中藥消腫散加 2%達克羅寧黃連素軟膏,必要時給抗菌藥物及鎮痛藥。局部熱敷、理療或普魯卡因封閉治療。癤腫已有波動者,可行切開引流。反復發病者,應注意有無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腎炎、營養不良等,并給予相應的治療。治療原則:取在早期促使炎癥消退,局部化膿時及早使膿排出體外,并及時消除全身性不良反應。
外耳道癤嚴重者可使耳后溝及乳突區紅腫,應注意與急性乳突炎鑒別。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發熱較明顯,無耳廓牽拉痛,而有乳突部壓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顯充血,膿液較多;X 線乳突攝片示乳突氣房混濁或有骨質破壞。
上文中關于如何治療外耳道癤的講解一定要記住,一般來說,只有按部就班的接受治療,外耳道癤痊愈的可能性還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如果我們周圍有外耳道癤患者我們要提醒他去醫院接受治療。
查看更多關于外耳道癤患者要如何治療的相關常識>>